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华社在僵尸肉假新闻被揭穿后还气势汹汹

(2015-07-12 23:26:39)
【拒绝神逆转】?狡辩时就不去看看自己写了什么?媒体记者懂不懂如实报道?懂不懂报道错了要道歉澄清?自己明明写的是几十年的僵尸肉,现在反而狡辩,还敢气势汹汹的质问别人诽谤,敢打官司你必输无疑,试试?

【你眼中什么才算是“僵尸肉”】【过期几年的冷冻肉品难道是可以安全食用的“放心肉”吗】是新华社记者在狡辩,你报道强调的是几十年的“僵尸肉”,你的原文可以查找到,为耸人听闻而歪曲报道的你应该为【70后”猪蹄、“80后”鸡翅】等道歉,而不是指责别人诽谤。

新华网发表了【新华社记者李丹回应“僵尸肉假新闻”事件】,就是新华社必需为这篇文章负责,本来新华社就该为自己的记者报道在新华社的文章负责。被指出假新闻后不去责问记者和有关编辑,反而再一次利用新华社狡辩。僵尸肉就是假新闻。诚信是媒体的生命,新华社需要出来走两步。

新华社记者造假的几十年的僵尸肉根本不可能存在。成本是商品的第一要素,冷冻存放的成本很高,冷冻品必须频繁周转才能降低成本,别说肉就是粮食储备也不可能几十年才更新。战略储备几十年为什么?难道为战时吃僵尸肉?

今报记者段钦中【民警发现其中一些原材料(鸡爪)包装袋上印制的包装日期竟然是三四十年前,其中“资历”最老的鸡爪封存于1967年。这些早年在外国作为战备补给早该作古的鸡爪,被偷运入境加工】?不说骨头多过肉的鸡爪不适合做战备,只谈外国人根本不吃鸡爪
新华社记者李丹写的【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
【70后”猪蹄、“80后”鸡翅走私入境】。外国人这么可能用他们根本不吃猪蹄、作为战略储备肉?



新华社记者李丹写的【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

他的原话
【“70后”猪蹄、“80后”鸡翅……有的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
【有“80后”缉私人员在广西某口岸查处了一批比他年纪还大的“70后”冻肉】
【一些走私冻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显示,“肉龄”竟然长达三四十年】。

你是否能够拿出证据证明这些长达三四十年的僵尸肉存在?
如不能,你应道歉而不是指责别人诽谤。

我相信你拿不出来,就你现在写的反驳文章,一字不提,也不敢再提【长达三四十年的僵尸肉】改口强调

【“僵尸肉”并非媒体的“发明”,虽说不乏标签化意味,但它,却是老百姓对过期变质冻肉的形象说法。食用过期变质冻肉的确对身体健康有害,在这一点上是毫无疑义的。】

现在责问你的不是过期变质冻肉,是长达三四十年的僵尸肉。


------------
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
我要评论
2015年06月23日 11:27:4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长沙6月23日电(记者李丹)“70后”猪蹄、“80后”鸡翅……有的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品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威胁着百姓的食品安全。

记者了解到,一些走私冻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显示,“肉龄”竟然长达三四十年。在6月的海关打击冻肉走私的专项行动中,有“80后”缉私人员在广西某口岸查处了一批比他年纪还大的“70后”冻肉。


新华社记者李丹回应“僵尸肉假新闻”事件洪广玉:

  你好。我是新华社记者李丹。

  你于7月9日发布了《剧情逆转的时候到了:“僵尸肉”报道是假新闻!》一文。文中多次提及我的报道《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并作出该报道“是假新闻”的结论 

三、你眼中什么才算是“僵尸肉”?

  你在文章中将“僵尸肉”定义为“特指封存几十年的肉”,那么,除了“封存几十年”外,过期几年的冷冻肉品难道是可以安全食用的“放心肉”吗?在你眼中,多少年算“僵尸肉”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