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烙印第五十五
(2023-04-21 15:58:40)
标签:
小说 |
分类: 青春的烙印 |
刘小山带着对未来美好的希望,和着那么多的难舍难分之情参军走了。这几天王连长领着轮流下班的知青,拿着铁锹和镰刀来到知青宿舍的对面的草丛中,割去杂草用铁锹挖去草根,平整出很大一块场地,听连长讲这是给新来的战友准备安装帐篷的地方。王连长通过争取只争取到一顶帐篷,挤一挤能住四十多人。已经接到通知是五十多名,男女人数差不多,这根本不够住,也不能男女都住在一起啊。工区领导让各连队自己想办法。还没等大家想出更好的办法时,新连长带着七六届五十多名知青来报道了。这些新知青一点都不陌生,都是来自房前屋后左邻右舍的小弟小妹。他(她)们把行李放在老知青的床上,就忙着和老知青一起把帐篷支起来,连长先安排女知青住下。剩下二十几名男知青先住去支援唐山知青空出来的床位。工区正在向上级争取帐篷,可能的话大家都搬出板房住帐篷,男知青先挤一挤,克服眼前的困难。安排妥当后,当晚新来的女知青有的根本没去帐篷住,她们有说有笑的和老知青邻家的姐姐睡在一个被窝里。
几天以后高连长和王连长交接工作,并将老知青和新来的知青打乱从分。按着以老带新的原则,每个班组都新老结合。新来的五十几人新增五个班,新增五个班长,班长全部由老知青担当,既不公平也不利于调动新知青的积极性。新来的知青都是同学,各位同学的能力都很清楚,由他们自己选出他们信任的有担当的五名班长。通过调整,于颖被分到和刘连芬一个班,由于都是老同志刘连芬在于颖面前表现的很谦和也很亲近。这天随连长找到秀才说““王连长要调回去了,新连长也来了,连队准备开个欢迎欢送会,稿子有你宣传组出。秀才不好推脱,就找到于颖说:“王连长挂职期满,新连长也来了,连队准备开个欢迎欢送会。上次欢送会的稿子你写的不错,这次辛苦点还由你来写吧”。于颖马上推辞说自己写不了,这次和上次不一样,上次是吴云霞帮衬着,这次我一个人完成不了。站在一旁的刘连芬马上搭茬鼓励说:“你行,你这样推辞不好,好像和王连长有距离似的。王连长率领我们穿过繁华的城市,来到这没有人烟的地方,和我们同甘共苦,头顶天天脚踏荒原,和大家打成一片。还赢得水库好八连的光荣称号。”听到这里于颖开玩笑的说:秀才你是不是找错人了,你看刘连芬说的头头是道,还是由她来撰稿吧。刘连芬听了脸通红了马上羞涩的摆手说,不行、不行我哪有那文才,只是说说而已。刘连芬自己心里清楚,她和连长的关系,她多希望对王连长的评价更高一些,欢送会的声势营造更高涨,欢送稿能概括的更全面,其实就是为王连长歌功颂德。单纯的于颖啊,只知道刘连芬和王连长是上下级关系,赤脚医生工作上和领导接触的多一些。她哪里知道刘连芬和连长的另一层关系啊。于颖傻傻的在刘连芬的引领下,替她做了一回嫁衣。那天的欢送稿于颖是这样写的:
团子山伸出欢迎的臂膀
欢迎你新来的战友和高连长
牤牛河弹起欢乐的乐章
欢送王连长挂职期满返航
我们不会忘记
三百六天的点点滴滴
王连长带领我们
离开家乡穿越城市
来到这荒无人烟的住地
寒风嗷嗷的夜里
连长起来添一锹煤
驱走深夜的寒气
我们不会忘记
连长和我们在一起
改河围堰筑大堤
镐刨肩挑磨意志
双肩起茧血泡起
愚公移山鼓士气
我们不会忘记
连长和我们风里来雨里去
建食堂挖地基
搬砖砌墙都有你
打眼放炮展才智
挥锹舞镐汗湿衣
有胆有识挥锐气
我们不会忘记
带领八连攻坚克难
开拓进取留下足迹
以俭修身融入基层
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
平地凸起的大坝就是见证
今天你挂职期满即将返程
祝你百尺竿头步步高升
我们会在高连长的带领下
和新来的战友凝聚成一股绳
发挥八连敢打敢拼的作风
争取水库工程早日竣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