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2017-11-29 12:46:23)分类: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
案例背景
活动准备
教学上操作的准备:我打算用一些奇特的视觉图形来引进教学,打通学生的思路,来感受图形的创意思维。
活动过程
5月15日
1、教学实录
师
:前几天老师看过一则联想公司的广告“如果世界离开了联想,世界将会怎样?”(问题1)
那么老师现在问问你们,世界将会怎样呢?
学生马上担心:“我们的生活多没意思呀!”
有的说 :“很无聊。”
有的学生说:“都是现实的,多乏味啊!”
有学生还说:“穷,枯燥……”
师:“很好,你们现在回答问题时,不也正在展开联想吗?”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思考引处出本节课的课题。
3、教师拿出事先画好图形的小黑板。
问:“现在你们看到的图形觉得它象什么呢?”(问题2)
各种答案接踵而至。学生有的说像“苹果”,有的像“臀部”,还有的说像“灯罩”,也有的觉得像“掉一半的苹果”------
师:你们说的都不错,下面我们看看旁边用纸遮住的部分。
老师撕开前一半的答案,下半部分留在下课前揭晓,为整堂课设置悬念。(学生更好奇,吸引注意力)
4、引出问题3,“什么是联想呢?”
5、欣赏(鼠标的形象联想),多媒体展示,奇特的视觉图形。
训练1:给定一个物形--橘子瓣联想出形状相似的视觉形象。(要求学生敢于大胆创新,让想象力自由飞扬,充分展现创造力)。老师每组发放一个橘子瓣,以供参考,讨论过程中放些轻音乐,舒缓学生情绪,激发灵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答案,互相提示,互相激发灵感。6个小组以竞赛的形式,联想得多的小组为胜。
各小组派一个代表在黑板上画出联想到的大致形象,并用语言描述:有说像方向盘的,有说像螺旋浆的,还有说像月亮、像笑弯的嘴、像积木的,每个小组都积极的讨论并想出了许多奇特的答案。老师认为他们还有发挥的余地,有更多的奇思妙想,只因为这是第一个专题训练也许思路还没完全打开。
6、(趁热打铁)欣赏以“正形”和“负形”形成的视觉形象(多媒体展示)
老师发现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真的看范例,积极性很高。
训练2:以物体的影子推演出相近的视觉形象(要求学生敢于大胆创新,让想象力自由飞扬,充分展现创造力)
师:你们听说过“感同身受”吗?据说这样更能刺激艺术家的灵感迸发,让同学们轮流在这个灯光下做动作制造影子展开想象吧,这时我准备好能聚光的台灯,
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分小组跑上来制造影子,有带道具上来的,有直接用道具的影子的,这时虽然有点乱,但看到学生的兴致高昂,也就没有制止,回去后他们互相讨论,交流。
要求6个小组以竞赛的形式,联想最丰富的小组为胜。讨论过程中放些轻音乐,刺激灵感,(果然在第二次练习中,学生们的思路打开了,)我们来看看他们可爱又优秀的答卷:
王明小组:下面我的组员在黑板上画画,我和张一伟为大家表演一个舞蹈动作,说着王明就在灯光下身体往后弯下了腰,一伟则是站直了,一手在上一手在下也是伸的直直的,看两个大男生的影子是---,我们看到黑板上已经画出了象OK的图案。
张雨婷小组也不甘示弱,给出了一系列奇特但又合理的答案:张雨婷把他们班上的那个花瓶放在了灯光下,一个影子出来了。他们组的同学分别上去画了金鱼,大炮,猴子,青蛙,呵呵,那影子在同学们的想象中还真的画什么是什么呢!老师并没有给他们评出哪组胜出,因为他们都表现得很棒!奖励是:他们为彼此的出色表现热烈的鼓了掌。老师揭开了之前只开了一半的答案。
7、小结,回顾学过的知识点,布置作业
讨论与研究
在近40分钟的讨论中,各位老师都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观点1、先对我的整堂课做了肯定,认为还是能够作到学生的本位主义,课堂气氛活跃,给定一个物形--橘子瓣联想出形状相似的视觉形象,这个环节直观,又能激发联想,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值得肯定。
观点2、让学生在聚光灯下制造影子进行想象,有肢体的参与,让想象更放松,更有创意。
观点3、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有个别学生天马行空,胡思乱想,滔滔不绝,会说些不相干的联想时,我不能轻易回辟,不要不理踩,更不能双手一拍,来个精确控制“停”,要适时引导,顺其自然,给予积极的评价,经过老师技高一筹的表述和绘画,学生就更心领神会了,对老师也是佩服有加。
现场感受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利用物体和影子的关系展开丰富的联想并用绘画形式表达出来,难点是能够离开物体外形方面从内在去展开丰富的联想并设计出有趣有内涵有深意的图形。
在整节课中学生的兴趣很浓,想象力得到了发挥,设计出了多种造型形状。而且还图上了黑白素描,在笔画的形状上学生有多种的造型。如“点”,有的学生用七星瓢虫,还有的用水珠等表示。在教学方面我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造型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了解物品的功能和结构,并且将自己的物品影子的联想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出来。
学生似乎在我的设计当中活跃着,被我掌控着,当我发现学生的活动超出规定的时间时,就匆忙喊停,来个例行规定的小结,这个失误并不是偶然的,我一直就有这个毛病,把时间规划的太按部就班。一个高效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不成为艺术了。” 新课标认为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培育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为此,教师必须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控制课堂教学,随时准备适应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因素”。利用自己的专长及时引导学生,善于把学生从其他轨道上牵引回来使学生学而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中,我也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并在其中得到升华。在本次教学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初中生的绘画技巧参差,有些想象的图案画出来后,又让人产生新一轮的联想,鼓励,表扬吧,想象是不可以随意遏制的呦。
课堂上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可贵的积极合作,互相协助的精神,更看到了他们大有可挖的创意潜力。课后的交流与研讨使我更深切地理解了新课标中“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我把这些感受与体会都写了下来,相信人是在不断地反思中逐渐进步的,吸取经验教训和各位听课老师对我的建议,准备更加充分,更加完美地应用于课堂。
现在的普通初中里面美术教师人员少,3个,4个就算多了,很容易被忽视,加上我们没有升学负担,难道就因此学校里就可以不开展教研活动了吗?就有理由等待学区里或者县里的大型教研活动吗?我觉得学校里的小型教研活动同样有效,以2-3人为单位开展案例分析,,围绕主题确定课例→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形成案例,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培养教师的协作意识,促进共同提高。
目标设计是否在学生需求中生成,目标达成是否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生成,环节设计是否在文本的多元中解读生成,思维激发是否在师生、生生对话中生成,教师引领是否在适度拓展中生成,情感态度是否在创造中生成。通过大家的研讨,我对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
、
参考文献:
柳海民:《中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杜
威:《民主主义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