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高薄弱学科成绩的几大方法!

(2016-12-09 09:22:39)
标签:

精品班

名师班

数理化补习

一对一补习

英语补习

分类: 学习技巧和方法

如果学习中有了薄弱学科,等于患上了一种学习疾病,要是无法对症下药,只会越来越弱。比如对数学不感冒,爱马虎,题目总算错,看见数字就烦,导致数学越来越差。

http://s6/mw690/0029pTQMzy772Y8wsypc5&690

    先了解造成薄弱学科的原因


    1、对学习生活不适应。

有家长抱怨:孩子初中那会xx学科有多好,结果一上高中连及格都达不到。小升初、初升高过渡阶段,教材、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没有及时调整,没有适应新阶段的学习节奏,很容易出现薄弱学科。

2、学生个体因素。

一门学科学得越出色,学生越感兴趣,就越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反之,对薄弱学科往往不愿投入精力,甚至于看见就烦,采取躲避态度。

http://s9/mw690/0029pTQMzy772Y8u4iIa8&690


  3、对老师的喜爱程度造成偏科。

有一种现象:当喜欢某任课老师时,就会喜欢他所教的科目,从而对此科目有较高的积极性;反之,当对某老师有意见时,也会影响该科目的学习。


 4、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不厌其烦的强调某门学科的重要性,极易使孩子反感。小明妈妈天天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小明就非要学文科。孩子青少年叛逆时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http://s15/mw690/0029pTQMzy772Y7RQmy8e&690


针对这些造成薄弱学科的原因,小编总结了多个老师、学霸、家长的经验,得出应对薄弱学科的九种有效方法!

1、兴趣是最好的向导。

要提高学生薄弱学科得先激发学生对该科目的兴趣。多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得学习变得轻松起来。

2、不能盲目追求满分,要有所取舍。

考试时针对薄弱学科,稳拿低难度题目的分数,集中力量突击中等难度题目的分数,放弃高难度题目的分数。

http://s5/mw690/0029pTQMzy772Y7P6cY94&690


3、在不擅长的学科上投入时间和精力。

不擅长的学科,缺乏兴趣,投入的精力少,时间长了,成绩越来越差。因此要增加学习时间和精力。做好计划,循序渐进,逐日增加薄弱学科的学习时间。也可以把不擅长学科的学习穿插在其他学科之间进行。

4、多动笔帮助记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想战胜不擅长的学科,必须勤动笔来增强记忆。当你记的越来越多时,自然而然就会对它产生兴趣了,也就有成就感了。

5、重复n+1次。

重要的内容多次重复才能牢牢地记在脑海中,一定要有坚持到底的毅力。

考生在某个科目上分数低,往往是在知识、技能掌握上存在缺陷,记忆不牢,理解不透,应用不熟练。因此,对照大纲,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及时弥补。如学英语,不仅要对单词、语法、基本句型等最基础的东西彻底理解,而且要背得滚瓜烂熟。

http://s15/mw690/0029pTQMzy772Y7LEfkce&690


6、准备整理错题本,选择模拟卷适度训练。

考生在对照大纲、课本、范文进行学习后,做配套的练习题, 检验自己是否已经掌握这方面的知识。精心整理错题本,适当精选试题进行模拟训练,考察复习的效果,及时作出调整。

7、总结最重要。

包括课堂老师的总结,下课后自我预习复习的总结,最好找一个本,记录体会,平常多翻翻, 对于公式,记忆还需要理解,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运用。

8、多问问题。

保证遇到的难题,不懂就问,不要不好意思!什么事都有第一次,问多了,就习惯了,拿出勇气,敢于请教老师和同学。有时候难点突破,只需要一句点播。

9、老师教学引导。

在教学过程当中对相对落后的学生给予及时鼓励,适当分层,例如上课过程中可以找些相对容易的题目找这些学生来回答。逐渐消除对薄弱学科的恐惧和陌生感,树立学好薄弱学科的信心。

http://s16/mw690/0029pTQMzy772X2qzAH5f&690

签约星海教育提分有保证!星海学校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合适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对学习知识去科学的理解记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欢迎添加星海学校微信公众号(xinghaijiaoyu),报名参加我们的一对一补习,我们会根据孩子存在的“个性化”问题,量身打造一套最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轻松提高成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