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社需合力提升孩子的社会与情感能力
(2024-11-04 16:20:40)
标签:
家庭教育父母课堂 |
分类: 关注 |
校家社需合力提升孩子的社会与情感能力
文-杨
社会与情感能力指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智力,包括情绪管理、自我意识、自我激励、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管理等五方面的能力。201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国际大规模测评。该研究主要借鉴“大五”人格模型,从任务能力(尽责性)、情绪调节能力(情绪稳定性)、协作能力(宜人性)、开放能力(开放性)和交往能力(外向性)五方面建构了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框架。结果表明,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对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迫切需要引起校家社各方的关注,并采取有效举措。
社会情感教育事关青少年一生的幸福
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国际上多项研究表明,社会情感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自尊和自我认知水平、学习动力和学业成绩等都会带来积极影响。
情绪稳定性是社会与情感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经合组织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情绪调节能力对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能力不足,当面对环境变化或压力无法适应和调整时,就容易产生压抑、悲观等负面情绪或心理问题。有实证研究已经验证,社会情感教育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的抑郁与焦虑水平。
社会情感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发展情感智慧、社交技能、自我认知和解决问题能力,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情感挑战和社交压力。早期具有较强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孩子,在成年后往往更容易取得学业和人际方面的成功。
心理学家谢利·泰勒2017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是关注社会情感教育对自尊和自我认知的长期影响。结果显示,接受社会情感教育的学生在多年后仍然保持较高的自尊和自我认知水平。另外,社会情感教育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也存在积极关联,接受社会情感教育的青少年更倾向于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学习动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缺失的原因
当今时代变化快、不确定性增加,不可避免地给青少年带来一定压力。有些青少年智商很高,但是社会与情感能力比较低。对于这种情况,有的家长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有的家长即使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也不知该如何应对。为什么当今的青少年群体更容易出现社会与情感能力缺失的情况?
一是社会转型和时代发展带来的影响。比如我国人口结构整体上呈现城市化、少子化、老龄化加速态势,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一定挑战。当代青少年对高品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比父辈、祖辈更高,当这种追求与现实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产生矛盾,就会在无形中给他们带来压力。
二是过度竞争导致青少年群体增加了心理抑郁与焦虑感。一方面,当代青少年面临升学等激烈竞争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各方对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关注过多、期望过高、评价单一,也容易破坏他们的内在价值感和学习自驱力。
三是当代青少年群体社会交往减少、沟通能力弱化,容易出现孤独、无助等心理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关于中国青少年社交状况的调查报告,探讨了青少年的社交圈子、社交渠道等情况,有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感到孤独。当代青少年对互联网的依赖和现实社会化交往的减少,无疑是造成这个群体社会与情感能力弱化的重要因素。
校家社合力提升孩子的社会与情感能力
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会与情感能力弱化等问题,既不能夸大也不能忽视,更不能简单地归因为家庭教育或者学校教育的不当。这个问题需要各方努力、综合治理,建议学校和家庭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培养青少年的钝感力和鲁棒性。钝感力可以理解为迟钝的力量。钝感力强的人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不容易被情绪左右,从而更好地判断事物的本质。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青少年的钝感力,帮助他们学会放下情绪,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不被过去困扰,更好地把握现在。鲁棒性(robustness)也叫强健性、弹性力,一般用来描述某个系统的稳定性。在现实中,鲁棒性强的孩子往往生活适应能力强,学习效率高。锻炼鲁棒性需要练习,父母可以尝试故意打破常规,比如更换一些日程和内容安排。
第二,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教师和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业的同时,也要重视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并引导孩子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并及时调整。
第三,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家庭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的场所,温暖有爱的家庭能帮助孩子缓解压力、获得安全感。当青少年遭遇挫折或情绪低落时,如果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共情与支持,他们的内心会产生更多的力量来面对挑战,助力他们走出低谷和危机。而父母的共情、倾听等也会在无形中培养孩子的社会与情感能力。
第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进行人际交往。很多孩子对手机上瘾的原因之一是没有找到自己更感兴趣的事情。父母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培养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参与实践活动和各类生活体验,多与他人互动,减少对网络社交的依赖。
第五,进行情绪、时间管理。学校可以将社会情感教育纳入课程,帮助学生发展情感智力和人际交往技能。家长要多给孩子自我管理的机会,教授青少年时间管理技巧,让他们可以更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从而拥有更强的掌控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