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孩子“乐商”成就幸福人生

(2024-01-02 14:20:04)
标签:

家庭教育

父母课堂

分类: 关注

培养孩子乐商” 成就幸福人生

-杨  

人们大多已比较熟悉情商”“逆商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发展到新阶段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乐商也日益受到关注。乐商主要指人的乐观水平与能力,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一个人的乐观程度,包括人的快乐水平、个体使自己变得快乐的能力,特别是自我激励的能力等;第二个层次即一个人摆脱消极事件的影响并从中获取积极成分或力量的能力;第三个层次即影响他人并使他人变得积极达观的能力。青少年如果能拥有较高的乐商,在成长过程中也必然拥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强的获得幸福感的能力。

培养“乐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乐商是人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也是一种可培养的能力。提高乐商”对于改善当下青少年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家庭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首先,乐商是对抗压力和抑郁、提高生活幸福度的重要品质。乐商较高的青少年更乐观,更容易感到幸福,对学习、生活的满意度更高。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等人进行的研究发现,快乐的人更倾向于在生活中体验到事件的积极面,更爱微笑,呈现出的举止也更愉快。

其次,乐商较高的青少年一般有更好的社会性发展。有研究发现,在天资聪颖的学生中,那些感到快乐并为美好生活努力的个体更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乐观、感恩、充满希望的学生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后,乐商具有累积效应。乐商高的人往往身体更健康。

人的一生难免经历各种波折与挑战,高乐商无疑是帮助孩子克服困境、获得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品质,因此父母应从小注重培养与训练孩子的乐商,让孩子成为积极乐观的人。

家校社各司其职,提升孩子的“乐商”

从社会层面来说,国家应通过大众传媒与专业组织加大宣传,帮助国民尤其是青少年提升乐商,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个部门在2016年12月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引导公众培育积极心态、预防不良心态。从心理层面来说,对国民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素养的关注应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导向。

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可通过社会与情感能力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乐商。国外一项研究发现,让孩子写周记或每天记录积极事件,可以有效增加幸福感、减轻抑郁症状。各地学校应开设积极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如让学生每周至少写两次感恩日记,或让学生记录每天让自己觉得有积极意义的事件等。教师应带领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利他行为获得内心的充实与快乐。与此同时,学校也应重视培养教师的乐商。教师的幸福感提升了,才能以更快乐的状态感染和影响学生,给学生做积极示范。

从家庭层面来说,父母应该多和孩子交流,给予孩子爱的陪伴。父母平时应多用积极、鼓励的言语与孩子对话,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肯定,合理给出表扬或惩罚,给予孩子情感上的关爱与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能为孩子提供更开放的环境来分享他们对事件的看法,从而增加他们好的行为。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妥善处理好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尽量保证让孩子在和谐有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在适应变化和解决问题中培养“乐商”

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乐商呢?以下这些方法可供父母参考。

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尊重并用心倾听孩子的感受和需求。通过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助他们培养情绪表达能力。可以教导孩子辨别不同的情绪和情绪的表达方式,有效地管理情绪。帮助他们学会适应变化、面对挑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适度让孩子宣泄负面情绪。当孩子想倾诉时,父母不要做出好坏的判断,只要让他感觉到你在倾听、重视他就可以了。

允许孩子犯错,给他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父母都希望孩子少受挫折,在生活中会不自觉地帮孩子清除障碍,但是等到孩子长大后,碰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棘手,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具备解决问题、面对挫折的能力。

不要给孩子额外的压力,给他一定自由和成长的空间。对孩子而言,童年的美好正是因为能够无拘无束、轻松自在地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能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浪费时间,甚至达到忘我境界的成年人,往往能过上更加平静和满足的生活。

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多与他人合作。教导他们在互动中尊重别人、学会分享、取得平衡、学会解决冲突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下有不少儿童青少年过度关注电子产品和社交媒体,缺乏与家人、同龄人的正常互动,因此要提高孩子的乐商,可以从社会与情感能力训练入手,适度减少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鼓励他们多与家人和同龄人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在互动中鼓励他们分享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孩子秩序感和平衡感的形成,让孩子更多体验愉悦和自信的感受。父母还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价值感;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增强社交技能与心理弹性,培养乐商,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