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宏:艺术教育关乎孩子的幸福
(2021-03-01 17:08:55)
标签:
家庭教育父母课堂 |
分类: 本刊专访 |
艺术教育关乎孩子的幸福
——周海宏访谈录
采写-本刊记者
周海宏,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会副会长、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有《家有琴童: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走进音乐的世界》《音乐何需懂》等。
父母课堂:很多父母会让孩子学唱歌、跳舞,或者弹奏乐器,但有些孩子学着学着就放弃了,或者今天学明天不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艺术学习,尤其是儿童的艺术学习,到底有什么用?
周海宏:人类有两大心智能力,理性和感性;人类文明发展有两大支柱,科学和艺术。科学发展需要的是人的理性思维,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艺术的作用是创造美,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美好和诗意,它的发展需要感性思维。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如鸟之两翼,不可偏废。这“两翼”落实到教育上,就是既要重视孩子的理性思维,如数学、自然科学的教育,也要重视帮助感性思维形成的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两者并重。可以说,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就像没有接受过科学教育的人一样,是素质结构不完整的人。此外,那些对美缺乏感受能力的人,也会对幸福缺乏感知能力。艺术教育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美,有审美力,还可以让孩子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
父母课堂: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琴苦”似乎是很多人的共识。有的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苦不堪言,有的父母因为孩子学琴疲惫不堪,有的家庭因为学琴冲突不断……您认为孩子应该学乐器吗?
周海宏:我认为应该学,但目标要明确。每个孩子一生都要学一件乐器,大致从四五岁开始,坚持学到初三毕业。这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是一个教育的常态,但是我们国家离这个目标还有些距离。以学琴为例,学琴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毅力,也不是为了开发智力,更不是为了考级和加分,而是通过学琴热爱音乐,通过音乐热爱艺术,通过艺术热爱生活,通过生活体验幸福。让孩子在学琴中感受音乐之美、提升音乐审美力,这些才应该是父母时刻牢记的音乐学习的目标。
父母课堂:父母应如何指导孩子学琴或其他乐器?
周海宏:良好的音乐教育必须以审美为核心,以快乐为抓手;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琴为本。在孩子学习乐器的过程中,父母要端正心态,防止孩子“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
父母课堂:您刚刚提到了音乐审美力,如果父母不是音乐家,或者不懂音乐,孩子是不是很难有音乐审美力?
周海宏:一个人的审美力与他的审美心智发展有关,而审美心智的发展需要过程,也需要环境和训练。如果从这方面加以重视,即使不是出身音乐世家,孩子也能具有很高的音乐审美力。
父母课堂:对于该如何提高孩子的音乐审美力,您有好的建议吗?
周海宏:我建议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适宜性。给孩子听的音乐应适宜他当下的心智发展水平。比如孩子小的时候要听一些儿童凭自然的听、知觉能力就容易接受的音乐,不要一上来就给他听贝多芬交响乐,这种音乐太复杂,孩子可能不会喜欢,甚至抗拒。
二是多样性。要给孩子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仅要听管弦乐、交响乐,还要听民乐;不仅要听中国音乐,还要听非洲、拉美、东南亚等不同地区的音乐。多元的音乐输入,能够增加孩子感性经验的丰富性,扩展孩子的审美视野,增强其审美包容性。这些都是对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与审美力的培养。
三是提升性。当我们了解了什么样的音乐适合孩子后,可以提供一些难度略超过他当下欣赏水平的音乐。如果我们的音乐教育总能走在孩子的前面,他的音乐审美水平自然会得以提升。
此外,还应让孩子多听经典音乐。孩子在小的时候对音乐的接受并没有固定的偏好,听到什么样的音乐就会接受什么样的风格,所以父母可以多给孩子听听经典乐曲。
父母课堂:有些父母会给孩子听流行音乐,有的孩子自己也愿意听。听流行音乐会影响孩子的音乐审美力吗?
周海宏:我认为可以给孩子听流行音乐,但不要只听流行音乐。建议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还是让他以听经典音乐为主,不用主动向其“推送”流行音乐。等孩子大一点儿,到了喜欢听流行音乐的年龄时,也不必限制他,因为此时他的音乐审美品位已有了一定的基础。等他再长大一些时,会自动减少听比较简单、容易的流行音乐,去追求复杂的音乐,与童年时经典音乐的熏陶完美接轨。
父母课堂:有些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会带孩子去听音乐会,您怎么看这种做法?
周海宏:我认为要用去餐馆品尝美食的心态听音乐会,不要抱着一定让孩子听懂或学到什么的心态。如果孩子不爱听或觉得不好听,也不必批评或强迫他;如果孩子执意要离开也没关系,下次可以选择其他风格的音乐会。
需注意的是,在带孩子听音乐会之前,要让他提前了解、学习相关礼仪,否则音乐厅就会变成束缚孩子的环境,让他产生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比如,父母可以在家里以做游戏的方式,教会孩子掌握在不同场合说话时声音的大小,控制自己的音量;教孩子学会用眼神和手势同爸爸妈妈交流等。做好这些准备,再带孩子去听音乐会,父母和孩子都会觉得轻松,更能专注地感受音乐之美。听音乐会的前后,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乐曲,培养孩子探究音乐背景知识的兴趣与习惯。
父母课堂:在孩子童年时期的艺术教育中,除了音乐,是否还应包括其他内容?
周海宏:当然。除音乐外,还应同时包含美术、诗歌、戏剧、舞蹈等。因为视觉、听觉、语言、肢体是四大艺术基本元素,应该让孩子全面发展。
父母课堂: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艺术教育,父母的影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周海宏:是的。家庭是最重要的艺术教育场所,父母是最重要的艺术教育的老师。父母要让音乐融入日常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比如,早晨起来打开音响,和孩子一起看书的时候放点儿音乐,等等。总之,不要让听音乐变成孩子的负担。
父母课堂: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更是其幸福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