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国秀:抗逆力,孩子不可或缺的能力

(2020-12-02 12:40:49)
标签:

家庭教育

父母课堂

分类: 本刊专访

抗逆力,孩子不可或缺的能力

——田国秀访谈录

采写-本刊记者聂慧凝

田国秀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逆力研究与推广的先行者。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与青少年社会工作、学校社会问题、学校德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著有《破茧而生:走进离婚家庭孩子的内心世界》《团体心理游戏实用解析》等。

父母课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四川一个小男孩的爸爸妈妈被委派去抗疫一线。当记者问他“知道爸爸妈妈要去一线自己是什么感受”时,小男孩强忍着泪水说“会很孤独”。记者继续问“那你怎么调节自己”,小男孩回答“深呼吸”。这个小男孩不仅让人心疼,更让人赞叹他的坚强和成熟。反观生活中的另一类孩子,他们遇到问题容易哭闹、发脾气,甚至出现一系列的行为问题。为什么在遇到问题时,孩子们的反应会如此不同?

田国秀:这种行为的背后,体现的是在抗逆力上的悬殊差异。

父母课堂:请问什么是抗逆力呢?

田国秀:简单地说就是抗挫折能力或抗逆境能力。抗逆力一词最开始出现时是一个物理学上的概念,形容某些物质或材料具有弹力,比如我们常见的扎头发的皮筋或用于制作轮胎的橡胶等,都是有弹力的,拉伸后还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后来,一些心理学家发现,人类的心理也有像这类物质一样的回弹能力。比如有些人遭遇了磨难或打击,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情绪低落和消极表现,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甚至有的人能恢复得比之前的状态还好。心理学家把抗逆力的概念从物理学迁移到了心理学,用于形容人类心理具有恢复和回弹的特质。

父母课堂:在生活中,有一些孩子家境优渥、身体健康、成绩优异,人际关系也很好。这种“没有逆境”的孩子是不是没有抗逆力,也不需要抗逆力?

田国秀:每个人都会遇到逆境,没有逆境也是逆境。你说的这类孩子,我把他们称作幸运少年。他们很幸运,父母尽一切努力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不让他们吃自己吃过的苦。但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什么都没经历反而是逆境,因为被剥夺了成长的机会和尝试的可能性。

父母课堂:时代不同,危机也不同。现在的孩子面临着哪些危机?

田国秀:大致有以下几种:家庭遇到意外事件,家人患了重大疾病,家庭经济困难,遭受自然灾害。实际调查表明,孩子遇到危机频率最高的事件是父母离异,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孩子构成压力,给其成长带来巨大的挑战。另外,大多数孩子还面临着一种压力,即父母有过高期待——对孩子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兴趣爱好抱有过高设想,希望孩子功成名就。父母的这种行为,无疑给孩子带来了高期待压力。

父母课堂:无论是遭遇家庭危机还是承受高期待压力,都可能会让孩子出现情绪波动、认知偏差、人际交往问题,甚至还会产生思维方式偏激等问题。

田国秀:没错,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强调抗逆力是这个时代的孩子必须具备的能力。因为它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危机,甚至把危机转化为契机,增强适应能力,更好地成长。

父母课堂:抗逆力是如何形成的呢?

田国秀:抗逆力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特质论建构论生态论。起初,抗逆力理论把影响因素归结于人的特质,比如乐观、勇敢、幽默、坚强、进取等一系列积极的心理特质。目前的理论更强调抗逆力是由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建构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想让一个孩子具有强大的抗逆力,既需要其有内在积极特质,又需要外在资源和环境的支持。同时不仅强调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更强调二者的交互作用。解释得形象一些就是:当一个人积极地为周围的人做贡献,比如分享资源、善于合作等,就能赢得他人的认可和喜爱,当自己遇到危机或磨难时,周围人也更愿意施以援手。

父母课堂:既然抗逆力如此重要,父母该如何培养和提升孩子的抗逆力?

田国秀:建议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别让他们讨厌自己。不少父母过于看重孩子的成败,孩子表现优异时大力表扬,给个笑脸,失败了就只有批评和黑脸。父母这种一味追逐成功,在成功和失败面前判若两人的态度,会误导孩子去做众人眼中的好孩子,而不是自己本来的样子。最终导致孩子只喜欢成功的自己,无法面对失败的自己,变得讨厌自己,失去信心。

第二,不要过度养育,不做直升机”“割草机。有些父母像直升机,时时盘旋在孩子头顶,须臾不离左右,事无巨细,关怀备至;有些父母如割草机,恨不得以身代之,割除孩子成长路上的一切杂草,扫清所有障碍。这些过度干预的做法将导致孩子无法锻炼自己,丧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做法实际上是在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挫败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建构良性的家庭关系。父母关系和谐,家庭的三角关系才能保持稳定,孩子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和采取理智的行动去处理人生的种种问题。反之,则可能导致家庭关系扭曲及孩子发展失衡。

第四,关注孩子问题背后的能量。孩子成绩下降、逃课、打架……面对这些问题,父母不应局限于表面,要认识到,出问题是能量爆发的体现。能量的核心是需求,包括心理、情感、精神、个体发展等方面。需求是生命力的体现,没有需求才更可怕。智慧的父母要学会读懂孩子这些成长的需求。

第五,与时俱进,回应孩子的高层次需求。“90后”“00后的孩子不再满足于一般的物质需求,他们开始趋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即对幸福感、自我实现、环保意识、公益精神、独立人格等有着强烈需求。孩子的发展性需求(与生存性需求相对)已经提升了,父母也需要不断给自己充电,这样才能跟孩子有效对话。

父母课堂:每一个孩子在其生命历程中,都会经历一些重大的挑战。对父母而言,锻炼孩子的抗压力、抗挫折力,培养孩子在不确定性风险面前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一种先进且超前的意识和觉悟。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