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忽运动是舍本逐末
(2020-11-03 13:48:26)
标签:
家庭教育父母课堂 |
分类: 关注 |
轻忽运动是舍本逐末
文-赵石屏
“6~17岁儿童青少年,每日累计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以及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这是《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对“充分的身体活动”的基本要求,多数中小学生却未能达到。
据我调查,某直辖市小学的一年级孩子放学后能在户外玩耍、活动、锻炼一小时以上的只占35%,而且呈逐渐下降趋势;完全没有户外活动的占30%,并呈上升趋势;其他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只有10~20分钟。也就是说,大约2/3的孩子活动量严重不足。
人的一生都应该坚持锻炼,儿童阶段的身体活动尤其重要。孩子上学以后活动不足,是家长最可能犯的错误。为了保证学习而限制孩子的活动是很危险的:肥胖、身高不足、体质差、睡眠不足、营养不良、懒动、专注力差,都与活动不足有关。
1.充分的身体活动能提升成绩
充分的活动能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小学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孩子身体的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心肺功能等的发育还远未成熟,骨骼生长必须依赖充分的户外活动,有足够的阳光和氧气才能促进钙、磷吸收;充分的活动有增强肌细胞内基因的作用,能加强合成肌凝蛋白、肌纤蛋白、肌糖原……体育锻炼和游戏时尽情奔跑、跳跃和剧烈地呼吸,能使孩子的心肺功能、肌肉骨骼、神经系统得到充分发育。即使在慢跑时,大脑的获氧量也是静坐时的4倍。
每天保证有中、高强度的活动,孩子才能保持大脑的灵活、协调。充分的身体活动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学习时有充沛的精力有重要的影响,能促进神经系统发育,促进大脑兴奋与抑制的交替转换,改善神经系统的均衡和精准,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所以说,有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身体活动,看起来多争取了几十分钟的学习时间,其实不仅不能提高成绩,还牺牲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有个男孩参加了校足球队,每周有3天大运动量训练,3点半放学后要训练到6点,周末还有两个上午的集中训练。刚开始时,家长担心占时多、训练苦、身体消耗大,会影响写作业和看书。结果孩子精力非常旺盛,往常需要1小时写作业,后来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然后迅速洗漱、收拾书包,9点就上床睡觉了。周末不用家长安排、催促,周五晚上就很专心地把作业全部做完。参加训练不到一学期,成绩大有进步,家长都有点儿吃惊。
孩子学业成绩欠佳的主要原因就是睡眠不足和缺乏运动。这个案例生动地佐证了《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中综合26项研究数据的分析结果:增加课内外的身体活动措施,可以明显提高学习成绩,尤其是数学和阅读的技能。这一研究也澄清了不少家长“身体活动和学业成绩难以两全”的模糊认识。
一项调查结果发现,中低强度运动的次数都与学业成绩正相关,充分的身体活动对提高学习较差孩子的成绩尤为明显。近年来,来自国际方面的证据也越来越多地明确了身体活动对学业成绩有促进作用。
不少家长怕户外活动会耽误学习,非要孩子坐在书桌前心里才踏实;有的家长把户外活动作为奖惩手段,孩子成绩不好就取消户外活动;也有家长担心安全隐患,孩子待在家里才放心……身体活动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孩子处于久坐状态,心肺系统得不到锻炼,脂肪堆积,发胖后更懒得动,形成恶性循环。
2.素质教育当从操场开始
有的家长限制孩子的身体活动,如“不准跑出汗”“不要弄脏衣服”等等,但是否出汗恰恰是衡量活动是否充分的标准之一,孩子每天的活动量都应该达到出汗的程度。
很多研究都证明,充分的身体活动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喜欢运动、每天身体活动充分的孩子,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活动不足的孩子。小学低年级孩子神经发育不够完善,还比较脆弱,一整天听课、练习、做作业,大脑消耗很大,容易身心倦怠、情绪压抑、行为被动。及时消除孩子的用脑疲劳,恢复孩子原本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就成为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能从根本上预防儿童肥胖,还能提升孩子在同伴中的多种社会性品质,增强合作能力,学会与人协调、共赢、共处。所以家长为孩子选择课外活动时,应该首选体育项目,用充分的身体活动消除久坐和精神压力对孩子的潜在威胁。
儿童的身体素质是第一位的,家长应为孩子建立起终身受益的健身习惯,素质教育要从操场开始。
3.家庭教育要有体质锻炼计划
有位小学校长告诉我,现在学校布置让孩子回家跳绳、跳台阶的任务,好多家长不当回事,有的家长半学期过去了还没给孩子准备好跳绳,直到全班测验时孩子不及格,家长一听要记入体育成绩,才赶快去买跳绳。可见有的家长并不知道充分的身体活动对孩子有多重要,不知道活动不足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体质是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包括体态、心肺功能、速度、耐力、柔韧、力量、灵敏、抗病、环境适应。但多数家长不知道什么是体质,有些家长能说出孩子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指标”“吃饭、睡眠好”“能抵抗疾病”等,还有家长说“这是学校体育课的任务,我不知道”。由此可见,大多数家庭教育都缺少针对孩子的体质锻炼计划。
虽然学校的教育大纲有学生体质训练的课程,但各地、各校的具体条件不同。如果小学没有标准操场、缺少体育设施,家庭的体质训练就更加重要。这件事情不能等学校的体育设施齐备了才开始,家长自己要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从一年级起就得到系统的体质训练。
家庭制订体质训练计划的原则是身体第一,优先保证孩子的运动时间,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课外补习应该首选体育项目班,如足球、游泳、羽毛球、舞蹈、跆拳道等能够充分活动的运动项目。
孩子每天放学以后的安排,应该首选学校的体育活动班,学校和家庭应保证孩子每周不少于3次的中、高强度身体训练。充分的运动与上学的静坐配合起来,动静之间张弛有度,能焕发出孩子旺盛的精力,让其朝气勃勃地投入每天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