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边玉芳:叛逆是一个好的开始

(2019-09-06 16:46:22)
标签:

家庭教育

父母课堂

分类: 本刊专访

叛逆是一个好的开始

——边玉芳访谈录

采写-本刊记者 盛兆琦

边玉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多年来致力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等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0多本(套),曾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奖项。

父母课堂:最近一段时间,身边不少朋友向我抱怨,说孩子到了青春期变得特别叛逆,什么事都和家长对着干。

边玉芳:叛逆是青春期的标签。每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几乎都有过叛逆——如果被家长再三叮嘱同一件事就会感到厌烦;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认为家长、老师的话有很多漏洞;喜欢与众不同,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情,喜欢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违反某些规定的时候会感到快乐;认为家长和老师不应该为一些事小题大做……

父母课堂:虽说叛逆期是孩子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仍有很多家长为此感到头疼不已。您认为家长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孩子的叛逆问题呢? 

边玉芳:家长想直面孩子的叛逆问题,首先要了解这一时期孩子的发展特点。这里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了解孩子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成人感需要。

青春期是除婴儿期之外身高增长最快的时期,孩子的身高、体重会迅速增加,性生理逐渐成熟,体型上越来越接近成年人。生理上的成熟使青春期孩子产生了一种 成人感,不愿再像小孩子一样对家长、老师事事听从,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于是会对他们的要求产生叛逆情绪。

第二,要了解孩子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导致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青春期孩子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显著提高,也开始对事情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可以说,到了形式运算阶段,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

父母课堂:所以我们能经常见到,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对家长的言行举止加以审视,对家长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持反对意见,甚至直接反抗。

边玉芳:是的。第三是要了解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导致的自我探索。

青春期孩子有强烈的探索自我的欲望, 他们希望知道“我是谁”“我跟别人有什么不同”“我的优势与不”“我将来想做什么等一系列涉及自身及未来发展问题的答案。这些探索和尝试对自己原有的价值体系加以批判,作为旧价值体系代表的家长、老师就成了他们的主要反抗对象。

第四,要了解孩子的脑发育不平衡所导致的情绪多变、敏感。

脑科学研究发现,负责控制情绪冲动的大脑前额叶在孩子2岁到3岁时开始发育,6岁时达到高峰,之后发育渐缓;负责产生情绪、识别情绪的大脑杏仁核,则在青春期开始迅速发育。杏仁核发育迅速使得情绪体验增强,前额叶发育不完备导致了情绪控制能力的不足,脑发育的不均衡情况使青春期孩子情绪多变而敏感,情绪常常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

父母课堂:这种极端就是我们开玩笑时说的“前一秒‘阳光明媚’,后一秒‘暴雨倾盆’”吧。

边玉芳:没错。除了极端情绪之外,还有情绪反应剧烈的情况,即遇到一点儿小事就会产生较大的情绪反应,容易跟家长发生矛盾冲突。这其实都与孩子的年龄和大脑发育特点有关,家长应该给予理解。

第五,要了解孩子与师长关系疏离而与同伴更加亲密的特点。

在青春期到来之前,孩子一般与家长的关系较为亲密,家长是孩子情感和心理支持的主要来源,孩子与同伴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玩伴关系,不存在稳定的依赖关系。到了青春期,随着与同伴相处时间的增多及生理、心理的变化,孩子与家长的关系出现疏离,同伴逐渐成为孩子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对象,同伴关系代替亲子关系成为青春期孩子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了解了这些,家长就会明确:叛逆是孩子在青春期时的正常表现,这是由成长规律决定的。从孩子一生的发展来看,叛逆其实是一个好的开始。

父母课堂:您认为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叛逆期呢?

边玉芳: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长应该学会一些应对方式,抓住肯定、调整和对症下药这三个关键词。

当孩子叛逆、不听话、不配合时,家长一定不要认为他的叛逆是对自己威严的挑战,要承认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认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结果,是成长的表现。面对孩子勇于自我探索的表现,家长要加以肯定,而不是责备他不守规矩。得到认可之后,孩子可能就不会那么叛逆了,起码程度不会更深。

当孩子步入叛逆期,家长需要调整角色,从教育者转变为陪伴者,像朋友一样向其提供支持和认同。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叛逆问题,其实也提示了家长的前期家庭教育存在一定失误,这是改变教养方式的重要契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权威型教养方式最有利于青春期问题的解决及孩子人格的塑造。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特点是对孩子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在制定规则和作决定时应注重考虑孩子的需要和想法,听取并接受他的意见,对制定的要求作出合理解释,说明希望他服从的原因。

父母课堂:家长要先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长的表现,再借此契机及时调整教养角色和教养方式。该如何对症下药呢?

边玉芳:对症下药就要求家长了解孩子的叛逆类型。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为主要有三种类型:暴躁型——对家长、老师的要求剧烈反抗,经常跟大人吵架或发脾气,有时还会冷战;沉默型——不愿跟大人沟通,对各种事情漠不关心,对家长的话没有反应,不喜欢跟老师接触;阳奉阴违型——家长说什么都答应,但是实际依旧我行我素。

对不同类型的叛逆行为,家长可以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对暴躁型的孩子,不要硬碰硬;对沉默型的孩子,耐心等待,慢慢沟通;对阳奉阴违型的孩子,要让他感受到家长的真诚。

父母课堂:希望青春期孩子的家长都能成为有心人,多去观察孩子的特点,了解他的需求,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助力。谢谢您的精彩解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