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生活是家庭教育的资源优势

(2019-03-01 11:14:22)
标签:

家庭教育

父母课堂

分类: 关注

家庭生活是家庭教育的资源优势

文-关 

作为父母,您一定重视孩子的教育吧?您是把家庭教育的着眼点、着力点放在了家庭中还是家庭以外呢?有的父母为孩子找最好的学校、报最好的课外班,整天盯着孩子的功课,带他们奔波在各种培训课堂。这些父母以为只有这样, 自己的孩子才能不落后于别人家的孩子,才能出类拔萃,才算是给孩子的未来打好基础。

其实, 孩子认识世界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选择怎样的活法、家庭以怎样的方式安排日常生活,体现着人的价值观,并于无声处影响着孩子。而且,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 家庭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社会的缩影,在家庭事务的参与中, 孩子积累的是未来投身社会生活的本领。从这个意义上说, 家庭生活才是对孩子最现实、最具长远意义的教育,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个经典论述是生活即教育。在他看来,是好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的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 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庭生活,孩子的养育都离不开家庭。任何人的生存、发展都是在生活中实现的,没有谁能离开生活存在于世。正是家庭生活的一天天、生活小事的点点滴滴,滋养着孩子,让他们从幼小的生命体长大、成人。家庭给予孩子的烙印,归根结底就是不同家庭生活的烙印。

家庭生活方式塑造孩子的行为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不同孩子迥异的表现:有的孩子爱读书,在书海中遨游是他的乐趣,有的孩子则热衷于暴力、色情游戏,还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打麻将; 有的孩子在生活支出上精打细算,有的却是吃饭穿衣处处讲排场、胡乱挥霍;有的孩子勤勤恳恳、努力学习、主动承担家务、动手能力强,有的孩子鄙视劳动、厌恶学习、自理能力差……这些表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生活方式有关。

即便生活在相同的家庭环境中,父亲、母亲及祖辈等不同的人所确定的生活目标、生活态度不同,因此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就不同。有个泡在麻将桌上的妈妈、游手好闲的爸爸,就别指望孩子在家里踏踏实实地认真学习。孩子是看着大人生活的样子学会生活的,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行为的惯性,在其成人以后很难改变。

家庭生活是儿童认识社会的桥梁

无论父母为孩子创造多么好的家庭环境,无论对他们抱有怎样的期望,早晚有一天孩子都要走上社会,独自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对孩子来说,原生家庭就是他们了解社会的窗口,是他们生活的小社会。家庭教育具有内容的广泛性和全面性特征,渗透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生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成员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水平;家庭文化氛围向孩子传递社会文化,同时过滤不良文化;家庭中的人际交往和相互关系,是孩子认识和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进行社会交往的基础;家庭闲暇生活的质量高低决定了孩子具有怎样的社会生活品位和在社会生活中生存、享受与发展的程度……

可以说,家庭生活是儿童社会学习的课堂,是通向社会的桥梁,也是他们未来独立投身社会的练兵场

家庭生活中的人际互动对儿童品格形成具有渗透作用

人是生活的主体,在家庭生活环境中,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会塑造出什么样的人。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把道德准则、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表现为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家庭中的人际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刻意创造的,而是成年人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在家务的承担中、在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的自然表现。如果家庭生活方式是文明、健康、科学的,孩子通过模仿自然会尊重他人、珍爱生命、勤勉、守秩序,并使之逐渐内化,进而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正是在家庭生活的浸润中,儿童逐渐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有的父母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不注重经营自己的家庭生活。尤其是一些年轻父母,认为家庭生活条件好了, 各种社会服务方便了,再加上有老人帮着管家,用不着自己在家事上多操心。做家务有保姆、计时工; 吃饭可以下馆子、叫外卖; 休闲娱乐去社会上的各种场所……本来都是家里日常的事,如此被外包”“外化之后,孩子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里就是写作业、睡觉,与父母的互动也常常是围绕着学习、考试。这样的家庭缺少了生活气息、弱化了自身功能,也损失了有效的教育资源,使孩子失去了在家里全面学习和训练的机会,实在是很可惜。

家庭生活的条件、主体、活动形式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体。家庭生活对孩子会产生多少积极影响,并不在于物质生活条件多么富足,也不在于父母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而在于生活观念的科学、生活细节的检点,在于父母是否为孩子创造了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环境。

善于挖掘家庭中的教育资源,为孩子创造动脑、动手, 生活自理和参与家事管理的机会。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孩子收获的将是正能量的价值观、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适应社会的本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