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请你等一会儿再说
(2018-09-01 15:32:10)
标签:
家庭教育父母课堂 |
孩子,请你等一会儿再说
文-宋
有一次与好友相聚,她带着七岁的儿子成成一同前来。在我们聊天的时候,成成就坐在旁边玩自己带来的轨道小火车。当我们谈论到“坐飞机”这个话题时, 成成放下了手中的小火车,拉着他妈妈的衣袖说:“妈妈,我们班的XX说他暑假要坐飞机去香港。”
女友此时正在发表自己的看法,自然不愿意被儿子打断,所以没有理会他的话,继续跟我聊天。但是成成没有放弃,更加用力地摇晃着妈妈的胳膊,试图引起她的注意。最终,女友被儿子吵到无法说完一句话,只好粗暴地呵斥:“闭嘴!大人说话小孩不许插嘴。”
被责骂的成成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般坐回到椅子上,扁着嘴巴,眼泪也在眼睛里面打转转。我试图缓和一下气氛,可是小家伙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不愿意再开口说话了。接下来的聊天,女友也失去了大半的兴致。
“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这句话很多人都在小时候听到过。当还是孩童的我们兴致勃勃地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却被父母绷着脸要求“不许插话”。那种委屈无以名状,而这直接影响的就是长大后的自我表达能力。
依依有段时间非常能说,不管大人在讨论什么问题,只要其中有她的兴趣点,她就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便是家中有客人时也是如此。大多数情况下,我都会给她发言的权利。
有一次,丈夫的领导来家中做客。在聊天的过程中,依依先是饶有兴趣地坐在一旁听,但过了一会儿,就不甘于只做一个听众了。她跑到我面前,不停地叫:“妈妈……妈妈……”当我的视线转移到她身上后,她立即想要将自己知道的内容告诉我。可是另一边,丈夫的领导也在说话。
我很想对依依说:“自己到一边玩去,爸爸妈妈有正事要谈。”但是转念一想,这样说与“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又有什么区别呢?于是到了嘴边的话变成了:“宝贝,你可以等一会儿再说吗?等晚上睡觉前,你悄悄告诉妈妈好不好?”
“嗯……那好吧。”依依虽然有些扫兴,但还是同意了我的建议。后来我发现这是个很不错的方法。在我的课堂上也经常有孩子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他的观点往往与讲课的内容无关。如果让孩子继续讲下去,不仅会破坏课堂气氛,还会拖延讲课时间。
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对那个孩子说:“这个问题咱们留到课下再谈论,好吗?”当然了,下课后一定要信守承诺,不管多忙都要让孩子将课上没有说出来的话说完。
不管是平时大人说话小孩插嘴,还是在老师讲课时插嘴,都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孩子爱插话有两种原因:一是希望自己能够引起他人的注意。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大人们聊得太过热火朝天,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所以他急于找到存在感。
二是孩子所处的年龄段所致。当孩子听到大人们谈话,为了“露一手”,展现下自己的“本领”,就想打断谈话插进来。另外,有些孩子天生语言表达能力强,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就想表达下自己的观点。
无论是哪种情况,不可否认的是让孩子拥有话语权,对其今后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万不可像小时候自己被父母对待那样,制止孩子发言。但如果一味地纵容,又无法让孩子掌握人与人之间轮流发言的应对秩序,这将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学会等待。
对于依依,每一次她想插话时,我让她等待的时间都不一样。当我确定自己可以在多久以后有时间听她说话,就会给她一个准确的等待时间,有时候是一分钟,有时候是半小时。当我不确定多久时会给她一个比较模糊的时间,比如睡觉前、吃饭后,或者直接对她说:“妈妈知道你有很不错的想法,不过能等妈妈说完你再说吗?”当依依按照约定等待时,我会及时表扬或鼓励她:“谢谢你愿意等待!”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比如孩子插话是为了传达某种信息:自己摔伤了,或是有重要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会暂停大人之间的谈话,多给孩子一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