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正确称呼他人
(2018-07-04 22:15:24)
标签:
家庭教育父母课堂 |
教孩子正确称呼他人
文-宋
我父母至今仍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是我六岁那年跟大人们去爬山的一次经历。那次,我见到了一位下山时分外轻松的老人。别人都是半屈着腿小心翼翼地走,生怕一不留神滚下去,那位老人却一路小跑,不仅比别人走得快,还稳得多。
当他经过我身边时,我由衷地赞叹了一句:“这老头走得真快!”虽然声音不大,但也引起了老人的注意。他回头对我一笑,没说什么又继续下山了。这一幕被跟在身后的父亲看在眼里。虽然他也觉得我这样称呼长辈不合适,但是并没有当回事,反而觉得这样的话语从一个孩子口中说出来很有意思,回家后还当作笑话讲给了家人听。
或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认为自己是可以用不恰当的称呼来跟大人开玩笑的。后来我上了小学,有时放学后会到母亲的单位等她一起下班回家。母亲单位的叔叔都很喜欢逗我玩,喊我是“小XX”(意思为小版的母亲),我则会称呼那人为“大XX”(那位叔叔的名字)作为反击。有一次被母亲听到了,回到家后我不仅被她大骂了一顿,还被罚站半小时。大人们一会儿“允许”、一会儿又“不允许”的态度,令当时的我委屈不已。谁知多年后,我的女儿依依也遇到了类似的困惑。
依依刚学会说话时,我和丈夫带着她参加了一次朋友间的聚会。席间,一个女性朋友逗依依:“叫姐姐。”依依便乖乖地喊了一声“姐姐”。孩子的天真无邪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于是,另一个女性朋友也跟着说:“叫阿姨。”依依听话地叫了一声。接着,坐在这个女性朋友旁边的男性朋友要求依依叫“叔叔”。依依正欲开口,那个女性朋友抢着说:“不对,应该叫哥哥。”
于是依依将到了嘴边的话变成了“哥哥”,大家立即大笑起来。那个被叫“哥哥”的男性朋友则板起脸,用教训的口气对依依说:“叫叔叔!”他旁边的女性朋友却纠正道:“不能叫叔叔,叫哥哥。”
这一次,依依的嘴巴张了又合合了又张,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叫,她终于“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大人们都“心满意足”地笑了。我和丈夫看着不知所措的孩子,心里很不舒服。
大人间的玩笑造成了孩子内心的恐慌,原本对称呼他人很有信心的依依一下子变得不自信了。见到女性还好,年龄小一些的她知道叫“姐姐”,如果看起来跟妈妈差不多就会叫“阿姨”,但是见到男性后就开始犹豫了。“哥哥”和“叔叔”,她傻傻分不清楚。
这件事过后,我忽然间明白了:孩子能否学会正确称呼他人,跟家长的态度有很大关系。一是不能用孩子作为大人之间开玩笑的“工具”,否则会让孩子在怎样去称呼别人这件事情上产生恐慌,从而变得不爱与人打招呼;二是我们也要学会用“尊称”。
当看到卖菜的小贩,如果我们称呼其“卖菜的”,孩子就会认为应该这样去称呼,就会衍生出“卖票的”“收破烂的”等一系列不礼貌的称谓。而如果我们使用“卖菜的师傅”这种对对方包含着尊重的称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也就学会了如何正确地称呼他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