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少卫:用共同成长法则促进亲子沟通
(2018-01-02 20:50:56)
标签:
家庭教育父母课堂 |
分类: 本刊专访 |
用共同成长法则促进亲子沟通
—— 宋少卫访谈录
采写-本刊记者 孙骊君
宋少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素质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执行主任,著名青少年心理专家。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十多年,擅长青少年心理咨询、学习治疗等。中国教育电视台、新浪教育、腾讯教育特聘心理专家,著有《打破学习的常规》《高考八诫》《非常祖母》《教育,就是给孩子信仰》等。
父母课堂:生活中常见一个怪现象:孩子已经上了初中、高中,父母却依然当他们是小学生甚至幼儿,与他们说话的时候恨不得使用儿语。
宋少卫:这说明家长与孩子不同步。我亲眼见过一个17岁的孩子要去洗手间,他的父母马上追过去跟他详细讲解洗手间在什么地方,说得非常详细。这不是家长对17岁的孩子该有的教育方式,这么大的孩子有能力自己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说,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不放手的父母。
父母课堂:所以,亲子沟通的方式、方法是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进行相应调整的。
宋少卫:是的。亲子沟通不变的法则就是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沟通方式做调整,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是尊重、真诚。比如,要给孩子留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尤其是年纪稍大一点儿的孩子。好多家长发现跟孩子沟通很难达成一致,想要他这样做,他偏偏要那样做。原因很简单:没有给孩子留空间。你替他做了决定,然后要求他去做,这时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你给他两个或三个以上的选择,或者在认同他的前提下引领着他往前走,就会发现想要改变一个叛逆的孩子不是太困难。
父母课堂:您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吗?
宋少卫:有个孩子特别喜欢穿名牌。他妈妈告诉我:“我不给他买名牌,他就把他爸爸收藏的茅台酒拿出去卖了,拿这个钱自己去买。” 后来我跟这个孩子聊过几次。第一次我穿上了最贵的行头,跟他说:“听说你对名牌很了解,看看我穿的是什么衣服?”他马上告诉我那是什么牌子的,说完很得意。我又问:“这么多的名牌你都知道,你觉得穿名牌怎么样?”他说:“很好。你觉得不好吗?”我告诉他我也觉得挺好的。 第二次跟他见面,我换了一身衣服,看上去也还不错。他问我:“老师你这身衣服多少钱?”我让他猜。他从3000元开始往下猜,一直猜到200元,我点点头。他有些惊奇:“为什么你这一身衣服和上一身衣服看起来差不多,却便宜这么多呢?”我告诉他衣服只是外表,人更重要,然后问他最喜欢哪个女明星。他说了之后,我们上网把这位女明星的图片搜索出来,只见她身上穿了一件非常名贵的衣服。我问他:“你看她穿这件衣服像什么?”他说了句很难听的话。我说:“这就是穿名牌的第一个境界──穿上名牌,糟蹋名牌。你和我穿名牌都挺精神的,这就是第二个境界──穿名牌,像名牌。第三个境界是我努力在做但还没做好的,你可以尝试一下,即穿什么都像名牌。”听到这儿他很高兴,我没再说别的。回家以后他便跟他妈妈说:“以后我的衣服一律不许超过500元。要不我自己去买,宋老师已经告诉了我几个卖便宜衣服的地方。”
父母课堂: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恐怕家长完全想不到问题能够解决得如此轻松愉快。
宋少卫:孩子有的时候就像一头有对抗精神的小牛犊,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要把这头牛犊往前推是很难的。这个时候若是由着他往前走两步,然后再调转方向顺势而为,会比强硬地推动好得多。家长的适当退让就是在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还有一个故事我想跟大家分享:有一个外国贵妇人的孩子很崇拜甘地。这个孩子喜欢吃糖(我们都知道吃太多糖对孩子不好),贵妇人就带着他到印度与甘地见面。她说:“我的孩子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希望您能替我跟他说不要吃糖了。”甘地说:“好吧,但请你一个月以后再来。”贵妇人很纳闷,不过出于对甘地的尊重,还是带着孩子回去了。一个月后,她又领着孩子来了。甘地对孩子说:“请你以后不要吃那么多的糖。”孩子认真地点了点头说:“行!”
父母课堂:这个故事流传甚广。我记得当时这位母亲很不解:“明明就是一句话,为什么要等到一个月之后再来跟我的孩子说呢?”
宋少卫:甘地是这样回答的:“因为我也喜欢吃糖。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让自己做到不吃糖,才有理由和足够的信心告诉孩子不要吃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真诚,要求孩子去做的事情自己要做好榜样。也许有时你做得不是很好,但要告诉孩子你会跟他一起努力去做好。教育孩子的过程对家长来说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你发现必须改变自己。
人这一辈子有三个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第一个是导师,这个导师不是学业上的,而是心灵上的;第二个是你的爱人,他/她对你命运的影响是很大的;第三个就是你可爱的孩子,因为他/她的成长会给你很多推动。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给我带来了幸运,让我的事业和人生变得辉煌”,道理就在于此。有些你原来改不掉的毛病,由于孩子的到来改掉了。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告诉他“我曾经和你犯过一样的错误”,这对孩子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
父母课堂:当孩子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家长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施教者,而是与他一样曾经有弱点、有缺陷的过来人。此时告诉他改正错误的方法,就变得格外令人信服。
宋少卫:刚才说的是不变的法则,下面再来看看亲子沟通中变化的法则。我想重点谈一条:责任的转移。家长不仅要给予,还要索取。每次我跟我的学生在一起都会告诉他们:“我已经是一个40岁的人了,必须受到足够的关心和照顾。”慢慢地他们养成习惯,只要在一起吃饭就会给我倒水、布菜。实际上现在的孩子在家里能做的事很多,只是家长往往会说:“你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就行,其他的都不用管。”长此以往,孩子的情商会出问题,他的发展也会出问题。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两点特别重要:第一是自我认知,第二是责任意识。作为家长务必要帮助孩子建立起对这二者的认识,培养他知道自己的责任。
父母课堂:也就是说家长要逐渐引导孩子去做一些事情。
宋少卫:还要把握好度,不能太过。最后,我要介绍一下亲子沟通的立体法则。有的时候沟通不仅仅靠说,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
想要让孩子好好成长,家长需要懂得家庭教育之道。道是一种氛围,能够让孩子像水一样被净化,让你的爱和期待慢慢沁入他的心灵。这个美好的氛围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家里的摆设和布置要适合孩子的年龄。二是人文氛围。怎么营造好的人文氛围呢?第一是眼神,眼神里面要有不变的微笑;第二是肢体动作,一个温暖的小动作可能胜过无数言语。
父母课堂:与孩子共同成长还要多管齐下,亲子沟通才能变得顺畅而富有成果。在采访的最后,您还有什么话想对家长们说?
宋少卫:父母之爱的目的不是为了拥有,而是为了分离,这恰恰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崇高、最神圣的力量。正因如此,家长对孩子的爱需要逐渐适应他的每个年龄阶段,让孩子最终能够独立面对自己必须面对的所有人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