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父母课堂杂志
父母课堂杂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561
  • 关注人气:1,2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曲韵:孩子犯错时不要轻易原谅

(2017-11-01 14:13:05)
标签:

家庭教育

父母课堂

分类: 本刊专访

孩子犯错时不要轻易原谅

——曲韵访谈录

采写- 本刊记者  孙骊君

曲韵,德国认证积极心理治疗师,澳大利亚注册四级(最高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任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心理咨询专家,获第五届世界积极心理治疗大会创新奖。拥有十余年家庭治疗经验,独创的“家长角色”模型获得广泛认可。著有《父母这样做,就是在毁掉孩子》《父母这样做,就能够成就孩子》等图书。

父母课堂:生活中常见一些横冲直撞、肆无忌惮的熊孩子,着实令人生厌。但正如一篇网络文章说的那样,“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对奇葩父母”,追根溯源,熊孩子的养成与其家庭干系极大。可以说正是家长对孩子无原则的偏袒,造就了一批没规矩的熊孩子。

曲韵:家长有一种常见心态是不愿意让孩子受委屈。孩子无论做了什么、无论怎么做的,尤其是在犯了错误的情况下,家长很轻易就原谅了孩子,甚至以年龄还小为由予以袒护,纵容其错误行为,这会导致孩子以后的错和恶。

我在某学校亲眼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个二年级男生和家长被老师留下来,在场的还有另外几个孩子和家长。这个男孩在学校里有时无缘无故地去打别的孩子,同学里有被他抓破脸的,有被他抠破手的,还有被他推过、踢过的。当老师把情况说完后,男孩的妈妈对他说:“你怎么能这样呢?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给同学们道歉了吗?”在老师讲话的时候,从男孩的表情和动作上看得出他是紧张的。妈妈说话时他也认真地听,然后回答说:“道歉了。”妈妈接着问:“他们原谅你了吗?”男孩迟疑着没有回答。在场的几个同学和他们的家长纷纷说:“原谅了。”“以后注意吧!”男孩的妈妈笑了,对他说:“不许再打同学。”那个男孩的眼睛本来是向下看的,此时一下子睁圆了,左顾右盼起来;本来人是收手收脚站着的,此时一下子动了起来。从他咧嘴而笑的空洞眼神里,我看出他没有了解为什么打同学不对,却知道了打同学也没什么大不了,道歉就行了。

父母课堂:其他孩子及其家长的原谅是在表达一种善意,可是作为肇事者的家长,如此轻易地原谅自己的孩子就成了袒护。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他人的善意反而成了他继续犯错的凭仗。

曲韵:孩子做的事给别人带来了伤害或者侵犯了别人的利益,要赔偿、要道歉,要求得别人的原谅,这没有错,这是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所必须做的。但对于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明白事理,纠正和防范错误行为,学会正确的应对方式。如果孩子的错误不能及时被纠正,家长面临的将是不断升级的道歉和赔偿,直到有一天赔不起为止。

父母课堂:轻易的原谅和袒护等于纵容,其后果往往非常严重。家长的“疼爱”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长久的伤害。

曲韵:对孩子的纵容等于放弃了教育机会,拒绝让孩子学习和进步。很多家长认为:“我给他讲道理了,他说听明白了,也保证说下次不犯了。这样还不够吗?”不够。小孩子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和积累去明白抽象的道理。即便孩子自己能把道理说得头头是道,也不过是鹦鹉学舌,其实并没有真正懂得。有的孩子听过道理后就“变好了”,常常是因为他信从或惧怕家长,很少是明白了道理并自觉地奉行。

讲道理是有必要的,即便孩子暂时听不懂。家长要告诉孩子做错事的原因,要告诉他社会的规范或行为准则。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他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

父母课堂:无论是接受惩罚还是做出补偿,必须让孩子亲自体会、亲自行动。这样,孩子才能印象深刻。

曲韵:纵容孩子还会让他形成拖延症。大多数家长都明白不能纵容孩子,所以在大的是非问题上是能够主动管教的,方法好坏另当别论。要注意的是很多家长会因为孩子年龄小或事情小就不注意了,这才是我要强调的:点滴之处都要小心。

我的心理咨询中心接待的所谓有拖延症的孩子,主要是写作业拖拖拉拉,起床、出门上学拖拖拉拉,等等。案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早期尽管孩子效率不高,未能按时达到目标,但家长想了种种办法或借口,让孩子最终交上了作业或没有迟到,或迟到了也没有受到批评。

父母课堂:孩子的拖延其实是在显示他的不情愿。家长若不能细心考察孩子的不情愿,只是以必须完成任务为目标,这种不情愿恐怕会一点一点地累积,孩子做事会越来越拖拉。

曲韵:的确如此。比如:孩子写作业拖拉,很多家长会帮忙指点,陪着写,原定的时间被不断延长。实在写不完了,有的家长会给老师写假条,给孩子找借口。孩子起床磨蹭,家长会一遍遍地催促,帮着穿衣、梳头、挤牙膏,尽量不让孩子迟到。

我有个来访者的家长就是这样的,每天早上的忙碌和催促让她一整天都很难受。我问她:“如果你不这么着急,就让他迟到一次会怎么样?”“那怎么行啊?他绝对不能迟到!老师会批评的,其他同学也会笑话他。”可以说,这位妈妈所做的一切就是在纵容孩子的拖拉习惯。不能从源头上解决孩子磨蹭的问题,他遵守时间的能力就不会得到开发。即便他在妈妈的帮助下暂时没有迟到,以后在其他事情上仍然不会有守时的好习惯。

父母课堂:这位妈妈忘了一件事:她不能跟着孩子一辈子,过度的关爱只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曲韵:家长需要思考怎么看待孩子的“错误”。如果家长把错误看成污点、当作耻辱,就一定会尽量回避错误、掩饰错误、否认错误;如果家长把错误看成是必然经历的适应社会过程中的不恰当尝试,就会告诉孩子:人生就是在不断地试错中找到正确的理念、正确的行为。

一个8岁的男孩,在学校跟同学争吵的时候用铅笔划伤了同学的脸,差一点儿就划到了眼睛。老师向他妈妈反映了这件事。他妈妈回到家,用布把他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体会盲人的感觉,告诉他:“如果把人弄瞎了,别人得有多痛苦啊!而且妈妈得赔给人家很多钱,咱家把房子和车都卖了也赔不完,那咱家就什么都没有了!”

父母课堂: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为他的成长、进步提供了机会。家长要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孩子的正确行为。

曲韵:可惜的是有时候家长都不明白这是一个“错误”的行为:既然不认为是错误,对孩子就称不上纵容,而是很自然、很应当。

有一个孩子在学校进行火灾演习的时候,一路跑一路把踢脚线处的“安全-方向”提示灯一盏盏地踹坏。学校找来家长探讨此事。家长却认为:“小孩子在黑暗中看到亮的东西忍不住去踢一下,这是天性啊,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你们校方事先也没有明确要求不许踢吧?而且,你们用的材料也太差了,怎么能一踢就踢坏了呢?”所以说到底,身为家长,责任重大。家长自身的反省能力、与时俱进的成长和学习,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父母课堂: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身素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庭教育之路就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之路。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