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学会与孩子一起成长
(2017-05-02 09:54:17)
标签:
家庭教育父母课堂 |
分类: 关注 |
父母要学会与孩子一起成长
文-朱永新
家庭教育最关键、最重要的方法与路径就是父母要学会与孩子一起成长。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没有父母的成长,也不会有孩子的成长。
父母为什么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长期以来,我们都把成长看成是孩子的事情,其实不然。成长是父母与孩子共同的事情,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面对的问题。
首先,成长是人生重要的使命。成长是一个人自身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但是,我们往往把成长看成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完成,认为一旦离开学校就可以不再学习、不再成长了。其实,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因为成长本身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生命不息、成长不止才是生命最美的姿态。今天,父母仍然面临着成长的艰巨任务,成长仍然是父母的重要使命。这是因为孩子的许多问题其实是成年人造成的,善于教育的成年人往往是应该向孩子学习的人。
其次,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楷模。孩子是最伟大的观察家,他们一直在观察着父母的行为,考量着父母的举动。所以,父母应该学习成长,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
再次,一起成长才能更好地成长。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一起走却能走得更远。家庭成员的成长也是如此。父母仅仅满足于自己的成长是不够的,仅仅用自身的成长故事、成长榜样来影响孩子也是不够的。成长存在共作效应,有一个生命的成长场。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锻炼健身、一起郊游、一起参观博物馆,不仅能够让孩子拓宽视野、增强体质,自己也会得到满满的收获。父母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互动的关系:父母的成长会带动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也会促进父母的成长。优秀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反过来讲,优秀的孩子也会推动父母成为更优秀的父母。
父母与孩子如何一起成长
父母如何真正具有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自觉意识,如何在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同时带动孩子一起成长,是需要用心思考、努力探索的。具体来说,我认为以下六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
第一,儿童是成人之父。学会向孩子学习是亲子一起成长的前提条件。儿童虽然是父母之子,然而又如蒙台梭利所说“儿童是成人之父”,这里讲的儿童并不是指纯粹肉体上的儿童。有些孩子年龄尚幼,却已经不是用儿童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相反,有些成年人年岁已高,但仍然童心未泯。儿童真正的伟大在于用没有遭受污染的眼睛看世界,在于用没有任何功利的大脑思考世界。所以,在儿童的世界里,天空是湛蓝的,森林是茂密的。儿童与其说是父母创造的生命,不如说是自然赐予父母的小小神灵。虽然父母自己是从儿童而来,经历了孩子所经历过的一切,但是他们从成年人的本能上会拒绝向孩子学习。而且,父母的经历往往是未经省察的经历,在这个意义上,儿童对父母来说仍然是陌生的。所以,父母应该经常在精神上回到童年,向儿童学习,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第二,理想是成长之魂。有追求才会有动力。家庭教育如何才能让孩子变得有梦想、有追求呢?关键是要用理想点燃理想,用激情引发激情。孩子的成长不是偶然的,希望孩子有追求,父母首先得有追求。父母不能只做知识的传播者,不能只做特长的培训者,而要做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好的家庭教育要给孩子宽阔的心胸,要给他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三,阅读是成长之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精神的高度取决于阅读的高度。从个体的角度来说,阅读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厚度、广度、深度,甚至能延长生命的长度。国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显示,有阅读习惯的人更加长寿。阅读不能像医学整容那样立竿见影地改变人的容颜,但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可以改变人的气质,让人变得从容、美丽;阅读能够提升人生的品味,让人在最短的时间里享受到最美好的精神成果。所以,阅读是成长最重要的基石之一。优秀的父母大都是善于阅读、勤于学习的父母,不但自己要阅读,而且要努力打造一个“书香门第”,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
第四,习惯是成长之本。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发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养成无数的习惯。这些习惯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与其他有意识控制的行为并存,渗透在人的思维、语言、行为等各种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人对外部世界的基本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习惯是怎样的,就意味着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习惯好则事半功倍,习惯不好则事倍功半。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让孩子习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形成卓越的能力和高尚的德行,从而拥有幸福、完整的人生。所以,父母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习惯,用好习惯培养好习惯是好的教育方式。
第五,敬业是成长之道。一个成年人最主要的工作体验、生活经验都是在职业场所发生的。敬业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所谓的细节决定成败,其实就是敬业精神决定成败。“韩国第一妈妈”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张炳慧博士白天在一所大学做教授,晚上回家写论文。她从来没有出去喝过酒、逛过街,下班后马上回家做家务,总是在书房里学习到很晚。她这样总结自己家庭教育的两个原则:“首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不强求孩子做什么,而是力求成为他的榜样;其次,在生活中我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就是敬业精神。当然,敬业不仅仅体现在职场,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对工作的激情、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坚持,无一不在影响着孩子。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应该敬的“业”就是学习。所以,用自己的敬业精神做孩子的人生楷模是父母的必修课。
第六,家庭是成长之源。每个人的人生都始于家庭,家庭对生命成长具有最长久、最重要的影响。孩子的成长最初是从家庭生活中得到物质与精神的滋养。
父母要知道,抚养孩子并不仅仅是自己的任务,也是自己进行精神生命第二次发育的最佳时机。对孩子的抚育过程是父母自身成长历程的一种折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有人有完美的人生,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有各自的伤痛。这些伤痛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累积,最后成为拦路的巨石。如果父母能够用心梳理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能回顾和化解自己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实现精神生命的第二次发育,再次成长。
家庭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孩子,它更是父母的自我教育。成长,不仅是孩子的事,更是父母的事。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家庭教育最美丽的风景,才是父母最美好的人生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