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远去了,那具有600多年历史、令人魂牵梦绕的昆明古城墙!

(2011-04-21 09:52:31)
标签:

杂谈

远去了,那具有600多年历史、令人魂牵梦绕的昆明古城墙!

 

    记得儿时,我们曾生活在老昆明的古城墙下,用满含童稚的眼光,打量着穿行于城门内外的形形色色人群,

一些刻下时代变迁的市井人事给童年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象……

 

很小的年龄就在城墙边敲打一堆堆用以铺路的砖瓦石砾,那时只知道跟随周边年长的人做,哪知道手下敲打破碎的竟是沉淀着600多年历史的老城墙砖头——这古文物啊!……我们学龄前的一段时光曾伴随着昆明古城墙走过了它的最后岁月……

 

明代沐英在滇修建了砖砌的昆明城,

取代了历代的昆明土城(一)

古代昆明城(转载)

图文/江南

说到昆明古城的历史,先就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楚国大将庄蹻率领军队来到滇池地区,由于后路被秦军切断,他只好在此安营下来自立为王,并建立滇池周围的第一座城郭,也就是庄蹻故城。从1956年在晋宁石寨山发掘的《史记》中记述的滇王金印和滇王王族墓群,并结合战国时期墓地在城郭附近的习俗来看,庄蹻故城应在石寨山附近。

汉代的昆明叫谷昌城,共认位置大约在现在的黑土凹和凉亭背后一带。

到了隋朝,昆明又叫昆州,推测在碧鸡关下靠近滇池一带。

这三座最早的城池,由于没有确切的史料,只能推测,有待于以后考古证实。到了南诏、大理国时期,昆明城池位置逐渐清晰。

南诏国时期,南诏国王为了抵制大唐和控制滇中地区,在现在的拓东路一带修建了一座周长三公里土城墙的拓东城,用于守住南诏国的东大门,所以也将拓东城称为东京上京。公元973年,大理国成立,拓东城作为大理国设置的八府之一鄯郸府的府城。位于市博物馆内的大理国时期文物大理经幢现在还原位保存。

元代,昆明才正式成为地名沿用至今。1253年,元代大将兀良哈台攻下拓东城,元朝设立了云南中书省,将云南的经济政治中心从大理迁移到昆明,并在昆明修建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城池。城池东面离盘龙江大约70米,北面依靠五华山、祖遍山(今省红会医院南)作为天然屏障,西面至今普照街一带,南面以玉带河作为护城河;城墙用土筑成。

真正意义上的昆明古城,也是保存近六个世纪,并有较详细历史记载的是明代砖城。
1382
年,明军攻下昆明城后,平西候沐英为了修建昆明城,特请著名阴阳学家汪湛海来到昆明,经历一年的山龙地脉的考察,凭据于昆明位蛇山(今长虫山)之首的说法,定下了龟蛇相交产生帝王之气的设计格局。将昆明城设计为龟形,龟头在南门即崇政门,有楼曰向明楼(清朝总督范承勋因其向明不向清而易之曰近日),楼上有沐英所书南楼望远四个大字;龟尾为北门保顺(今北门街口与昆三十中之间);龟的四足分别为大东门咸化(今西南大厦前),小东门永清(今圆通街与青年路交叉处),小西门洪润(今金穗大厦前),大西门广威(今新建设电影院与师大附中之间)。城墙长九里三分,高二丈九尺二寸。沿城墙的四周,挖修护城河,引起源于黑龙潭经银汁河(早已消失)输入的莲花池之水,常年不息灌入护城河中。

昆明的城墙,在古代是作为战争防御用途,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随着昆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扩张,城墙内的昆明,已远远满足不了当时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南门一带尤为拥挤不堪。于是首先拆除了从护国路到近日楼一段城墙。有意思的是,刚拆除不久,红军就开始进入云南,于是手忙脚乱地又搭起临时防御墙。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大后方的昆明,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城市人口再一次聚增。新中国成立后,城墙已完全失去了作为军事防御的价值,到19553月,随着近日楼的拆除,昆明古城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

今天,昆明古城也只能从历史书中去寻找,城墙也只剩下位于圆通山昆明动物园里的二十米长的一小段了。

昆明明代地图1


http://s11/middle/75796532xa16410eaa4ca&690

 

昆明明代地图2


http://s1/middle/75796532xa16418126f70&690

昆明清代地图

http://s7/middle/75796532xa1641d97c136&690

位于圆通山内唯一保存的昆明明代城墙

http://s10/middle/75796532xa16420780d89&690

现代昆明1

http://s16/middle/75796532xa16423659b4f&690

现代昆明2


http://s3/middle/75796532x768a03bd2d42&690

现代昆明3
http://s4/middle/75796532x768a06302db3&690

原网站白兔回复:

    看到这幅老昆明地图,不难发现,整个城池,活脱脱一个灵龟的形象,扎实令人称奇。这又给高原中的古城横添出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蛟龙升天云为家,灵龟伏地春更新。老昆明的城池为何筑成了如此形状?有个故事一直流传在老大爷和老奶奶的口中:

明洪武年间,镇守云南的大将沐英打算好好地建造一下云南府城,但如何建造,他却没有好法子了。就在他焦虑之时,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怪梦:一条大蟒,长有万丈,见头不见尾,正张着大口,哗啦哗啦地对昆明城猛吸,那城中的金银财宝全都被吞进了它的肚里。沐英见后大怒,高声喝问:何处妖蟒,胆敢吸我城中财宝,使我百姓受穷?大蟒笑答:我住在城北山间,头在云南,尾在四川,我吃云南,拉四川,关你何事?沐英听后,拔剑斩蟒。那蟒就地一滚,变成了一个黑汉,与沐英大战起来,正杀得难解难分之时,只见九龙池(今翠湖)中的九个龙子,骑着一只神龟,前来助阵,最后还是神龟把大蟒给镇住了。

沐英醒来,觉得很是奇怪,但又无法解释个中玄机,于是他请来当时有名的风水先生汪湛海,替他解梦。这位汪公沉思片刻,捏指掐算了一番,最后振振有词道:这是城北长虫山在作祟,你看他头对着云南府城,大有吞噬古城之感。沐英一听,大为震惊,急忙讨教破解之法,汪公说到:自古破解之道的上策是疏导,变害为利。接着他又谈了自己的看法:长虫山从东北方向蜿蜒而来,确实有不吉之象,但在我眼里,它却在古城上方集成了旺盛的吉祥龙气。这可是千载难见的紫薇龙地脉。蟒蛇为长寿之物,但也为阴柔之体,它性格怪诞,若是耍起脾气来,必然会伤害黎明百姓。这样就得有一灵物克之、化之、辅之、变之。这个角色得由同样是长寿之物的,但却有阳刚之体的灵龟来承担。

在算命老先生的指导下,沐英把昆明城建成了一个灵龟的形状。大南门是龟头,北门是龟尾,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小西门分别是龟的四只脚。这样,在北走蜿蜒的长虫山之麓,老昆明城与其气脉相连,形成龟蛇相交之态。使得昆明有了一股天造地设、山长水远和万物合一的气势。望着建筑好的昆明城,汪老先生站在五华山上笑了。他不无得意地说:这个城池龙气益发,风生水起,定能造福于滇人,相信五百年以后,云南胜江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