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每次回家都有新的感触,但是没有想到这次感触最深的竟是青少年教育问题。
因为我们姐妹关系很好,一直把姐姐的孩子看作自己的一样,对她们的教育更是殚精竭虑。
一、聪明这个问题
大姐的女儿从小身体不好,加上性格内向,姐姐姐夫就对她有点放纵,但是最让我不能接受的是她们的借口总是孩子不聪明。我是一个自信甚至有点偏激的人,最不能容忍的借口就是人们常说的“孩子不聪明”,“女孩子不如男孩子”之类,我认为这些都是为自己不努力的托辞。我从来认为上帝是公平的,人们所谓的聪明与否,不过就是短时间记忆的快慢而已,但是人的一生很漫长,而人生有多长,求知的道路就有多远,有谁是靠一时的小聪明成功的呢?所谓的聪明与否,性别差异,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暗示,一个人的潜力大得自己都不知道,只要你自信自己是聪明的,只要你相信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一定打开了一扇窗,就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不错,反应慢的孩子必定记忆长久,多年的求学路上,我一直告诉自己,我可以不是聪明的,但是我一定是用心努力的。
其实她们母女身上就是很好的例子,姐妹三人中大姐是最聪明的,她学什么都很快,一看就会,爱好也最广泛,可是到头来她却是最不成功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她太聪明了,从来都是喜欢新奇事物,知道了就兴趣转移,所以从来没有经验累积。而真正的成功,就在于坚持和积累。
大外甥女初二时姐姐终于感到了压力,在暑假的时候把她送到我这里来,希望得到我的点化。我一直希望民主平等,和孩子做朋友。可是当我提问她学过的英语单词的时候,发现她大多数都不清楚,就语气严厉地说了两句话。说什么不记得了,让我吃惊的是结果,第二天她老老实实地在我家里学习,晚上我回来的时候再次提问她,居然她都答出来了,这就是说,她一年都没有背下来的东西,现在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背会了。这说明了什么,不言而喻。
还有一次带着两个外甥女去颐和园玩,我是个喜欢寓教于乐,抓紧任何机会进行教育的人。看到昆明湖,就随口教她们两个:“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胜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并鼓励她们看谁背的快,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们一直称赞聪明的小外甥女还在磕磕绊绊地苦思冥想,长久以来顶着不聪明名号的大外甥女已经熟练背出来了。
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人,谁是格外聪明的呢?只要注意力集中,事事留心,你就是最聪明的。我中学的时候一直以善背见长,每次英语课都是第一个举手背诵,也是背的最熟练的一个,其实秘诀就在于我下课后迅速集中全副注意力地看一遍课文,然后坐班车的时候,走在回家路上的时候不停地回想,这时就已经有七八遍了,而且没有记住的会非常印象深刻,回到家马上打开书看一下,就大致把所有的都能够背下来了,但是不熟练。然后开始洗漱,我洗漱的动作从来都是磨磨蹭蹭,因为口中念念有词,这样半个小时下来,课文已经重复了数遍,剩下的巩固过程我并不着急,因为还有明天早上的班车时间,可以再加深印象。等到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已经背了二三十遍了,脱口而出就毫不奇怪了。就是这样,我利用大家看来做不成什么事情的边角时间背下来所有的中学英语课文。那么剩下的大块时间,就可以安排给我最不喜欢也不擅长的数理化了。
前几天在家里翻出高三复习课本,上面有自己的复习时间表,每天的最佳时光一定都是留给数学,因为数学最动脑子,可以调动起来全部注意力。接下来脑子用累了,就开始稍微不费脑子的物理了,再次是化学。而我喜欢的语文和英语时间很短,英语用的是走路、吃饭、洗漱的边角料时间,而最有趣的是语文,竟然被安排成了放松神经用的睡前读物。
所以,好学生的聪明,只是一个神话。只要用心,人人可以做到。
二、名次这件事
以前一直以为自己是个随和的人,在教育问题上,才发现原来我是个对人对己都比较苛刻的人,小外甥女常对家里人说,如果我是她们老师,一定比她们那个超无敌的班主任还要厉害。听到这话感觉有点委屈,因为我一直希望和她们平等相处、循循善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方式教育她们。
不过她说的也许是对的。她小学的时候考剑桥英语,她们学校二级拿满盾牌(15个)的有史以来只有一个,那次她拿了第一名,13个盾牌,我就鼓励她再考一次,结果第二次拿了14个,我为此还一直遗憾。接着鼓励她报考三级,因为没有几个孩子上课,学校取消了课程。我就让她暑假来我这里,20天的时间,一本16开的200多页从未学过的英语书,对孩子对我都是一个挑战。我做好了时间表,每天白天我去上班,她在家里背单词和复习,晚上我下班回来,8-11点上课,前半个小时考学过的,后面两个半小时讲新的。就这样把本应一个学期的课程20天学习完了,还考了两个模拟考试。这种魔鬼训练很见成效,那一次她拿了13个盾牌,又考了最高分。
初中可能是个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很多故事都发生在这个时候,不只是我的,还有下一代的孩子们的。
第一次给她去开家长会,我找到她的班主任了解孩子情况,自报家门后,周围围着的家长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老师也赞不绝口。可是我的话一语惊人,我皱着眉头说:“我觉得她最近学的很不好,这次只考了第3名,每门功课浮动很大,很不稳定。尤其是语文,这次才考了90分……”老师和家长们都张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象看怪物一样看着我。
不过我的担心很快被证实,她的名次一次次下落,由初中入学时候年级第一名,到了这次的53名。她还有4年才考高考,这样一次次下滑,况且她还没有进入一中,到时候真的情况堪忧。我自己是从那个时候一步步艰难地走过来的,深知保持良好记录有多么不易。就是在从未丢过班级第一名的初中,我也每天忧心忡忡,压力很大。我唯一一次考到年级50名是在刚刚进入重点高中的时候,而那一次的马失前蹄,让我哭了一个学期,直到下一次考试雪耻。
我最担心的不是她一次考试的名次,而是她每次考完试后痛定思痛的时间越来越短,效果也越来越不明显。每次她自己的借口都是马虎了,可是我却认为她学的并不扎实,很多东西似是而非,她现在是“学而不思则罔”,这是最要不得的。
我承认她现在的功课可能比我那时候更多,更难,可是每次检查她作业的时候都发现她盲目完成作业,根本不思考,也不检查。就在她被年级第一名光环罩着的时候也是这样。几乎每次我都生气地摔给她,说她错的比对的都多,分数不到50分。我不能陪伴她,每年回家的时间很短,每次看到的只是一斑,可是这一斑,越来越让我担忧。可能在老师眼里她还是好学生,可是我知道老师看到的是全部学生,所以她的标准很低,只要在中上等她都认为是好学生。而她对我来说是唯一的,我要求的是做到最好,而且她曾经是,并不是我好高骛远。
我是个记忆力很好的人,对自己20年前的事情并不陌生,她现在的因为拿不准而表现出来的马虎,我也曾经有过,也曾费了很大力气克服过,她每天因为作业多而晚睡早起,就是我昨天的事情,所以我马上会联想到她上课会打瞌睡,不能注意力集中。不同的是我那时候住的远,每天要披星戴月地来回奔波,但是我那时候课上没有学好,回家有爸爸帮我,而她只能靠自己,我们都鞭长莫及。
这次回来,刚开始我没有准备训她,而是想和风细雨地让她自己去发现问题,改正。我指出了她现在辅导班和功课太多,自己又不善于利用时间,和同学讲电话、上网聊天的时间太长,做作业又拖拖拉拉,以至于每天都睡得很晚,早上4点钟起床做功课一定不是个好习惯,上课的时候一定会睡觉。甚至告诉她,老师留这么多作业虽然不对,但是我们没有办法纠正,那么就想点对策。她需要做到的是保证睡眠,每天上课注意听讲,学会思考,课后的作业选重要的有用的做。其它的重复性功课,可以和同学合作。她开始很高兴,坦率地告诉我,她的数学作业就是这样完成得。她也很合作,听了我的话,马上去睡觉,过了一会儿跑过来对我说:“其实我现在最困难的是语文课作业,老师让每天写500字的日记,每周一篇作文,又不给题目,我都不知道写什么。”我就劝她说,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每天练习,长此以往,就会有很大收获。她又抱怨能写的都写完了,老师又不批改。我不知道当年我们写的日记,其他同学的老师是否批改,只知道我的评语让我终生受益,有的时候甚至比我的日记还长。不过我知道她从小不是个心思缜密的孩子,对文学也不大爱好,为了让她改正前面重要的方面,我就做了妥协,告诉她:“我相信你有判断能力,的确是为了合理安排时间,而不是为了偷懒才这样做,好吧,以后有做不完的可以在QQ上找我,我帮你写一些。”她高高兴兴地去睡觉了,我坐在电脑前面为她写了好几篇,直到凌晨2点。
接触的日子多了,我发现了更多的问题,她总是喜欢找客观理由为自己开脱。有时候抱怨她这次名次不好是因为有的同学的卷子老师批错了,多给了几分,有时候又抱怨说这次因为有地理历史等副科所以拉分了,她的主课都很好,那些考得好的同学是靠副科上去的。我知道上初中的孩子最叛逆,为了不产生对立面,没有表态。
但是我清楚地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听到过同样的话,历史一直都在重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批错几道题是常事,但是绝对是偶然现象,可是她的成绩一再下滑却是必然现象,不是这种偶然现象可以解释的。再说,几分可以将她的名次影响这么厉害,只能说明她并不出众,如果她遥遥领先,不要说几分,就是十几分也不能改变什么。我上学的时候也有几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同学偏科,尤其是男生,他们认为数理化最主要,副科不重要,把副科时间省下来放在主课上面才是明智之举,我因为自己没有尝试过,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但是我看到的却是成绩遥遥领先并且非常稳定的几个,都是各科成绩都很优异的。对此我的理解是,且不说事事洞知皆学问,单从人性上说,他们在一科上放松,就会滋生了怠惰心理,对待其他科或多或少都会有影响,最主要的是他们习惯了因为某几科不好就名次靠后,而且不以为然,这样慢慢下去,可能在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丧失了力争第一的斗志。人的意志是很可怕的,有了它,即便是同样时间要比别人做更多的事情,学更多的功课,可是仍旧能够合理安排时间,游刃有余。真正成功的人,必定是不论大事小事,事事认真的。
我离开的那天,矛盾爆发了,原因是五一她休息三天,第一天呼朋唤友四处游玩一天,晚上才在我的催促下去写了一部分作业。第二天早起就开始玩QQ三国游戏。我看不到她任何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悔恨的行为。我担心她会仅仅草率地写完作业应付差事了事,其他时间都用去玩了。那么我的理解万岁,我的减负建议,都成了她有更多时间玩游戏的帮凶了。我训她,她哭着反驳:“你怎么不说我姐姐?我们同学也都这样……”我更加生气了,她总是往后看,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除非她到了最后一名,永远都是比下有余。我一字一顿地对她说:“我不说你姐姐是因为我对她彻底失望了,你也希望我对你失望吗?”
吃饭的时候,她忘记了刚才的不快,兴致勃勃地畅谈起她们几个好朋友的梦想:“我们约定,考同一所大学,一起出去玩,出去吃好东西。”我看着她,加重语气严肃地说:“除非你们考邯郸大学,否则,北大清华这些重点大学,一个城市只能考上一个。”她似乎很惊讶,半天没有说话。我也有过年少梦想,也很珍惜发小的真挚友情,我也很痛心这么残酷地撕碎她的梦,但是我却不得不这样做,竞争是残酷的,优胜劣汰永远都是人生的法则。学习就是这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也给她讲起这段时间初中同学聚会的感想,我真的被当年那些懵懂少年这些年来的努力所感动,他们都很有追求,脚踏实地,用辛勤的汗水换来自己的成绩,供给家人他们能够换来的最好生活,我承认他们都很成功,但是我知道他们这些年一定历经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而且变数太大,社会就是一所大学,但是远远比那些形式上的大学学期要长,功课要辛苦。而且时代不同,父辈们的历程不一定能重演,再说她是女孩子,我还是希望她好好学习,有一个风险系数小的,稍微舒适的未来。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真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人生难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