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惊蛰
(2016-03-07 09:54:02)
标签:
艾灸健康青岛养生中医 |
节气概述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 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 虫惊而出走矣。”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侯 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 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祭雷神
惊蛰 的节气神乃雷神
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各地客家均有俗谚云:“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语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 中继天公之后的重要神祗。在台湾,惊蛰的节气神是“雷公”。相传“雷公”是一只大鸟,而且随时随地拿着一支铁锤,就是他用铁锤打出隆隆的雷声,唤醒大地万物,人们才知 道春天已经来临了。
祭白虎
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 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 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打小人”
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 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吃梨
寓 意离家创业
在"草木纵横舒"的惊蛰时节,晋地乍暖还寒,天气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梨,味甘汁多,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功效,此时于人们如自然甘露,去火怡神。
节气养生
惊蛰节气如何养生
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一到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惊蛰节气的养生需要根据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的调养。
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
惊蛰时节气温还是普遍偏低和干燥,所以很容易导致上火,在日常的饮食上就要多增加生津润肺的 食物,例如雪梨、银耳、春笋等。
太阳出来后再外出锻炼
惊蛰时节早晨雾气都比较大,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早上的气温还是普遍偏低的,所以 要早练的人最好等太阳出来后雾气消散…
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
睡前泡热水脚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睡眠,睡眠的质量高了才能避免“春困 ”,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益处多。
预防感冒和流感
饮食推荐
润肺去燥 养肝脏
惊蛰节气吃梨,寓意跟害虫分离,也在气候多变的春日,让疾病离身体远一点。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止咳化痰
清热降火
在营养学界,梨有个很响亮的名头——天然矿泉水。它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宜…
治春季季节病
降低血压、清热镇静
高血压患者,如果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者,经常吃梨,可减轻症状并能有效地治疗“春季季节病”。患肝炎的病人,经常喝些梨汁大有益处。
促消化,补水分
促进食欲,帮助消化
梨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并有利尿通便和解热作用,可用于高热时补充水分和营养。梨中的果胶含量很高,有助于消化、通利大便。
可解酒护肝
清凉润胃还解酒
梨虽然甜,但热量却很低,极适合爱吃甜又怕胖的人食用。吃个梨能清凉润胃,特别对于喝酒人士而言,极为好的解酒功效。
润燥消风
每天吃梨可缓解干燥
梨具有润燥消风的功效,在春季气候干燥时,人们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两个梨可缓解干燥,保护咽喉。
3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这个节气的到来,标志着阳气渐生、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即将苏醒,阳气从此刻才算真正意义上开始升发。
2、养生要点
惊蛰节气养生重点以“健脾、利湿、化痰”为主,可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行养生和调摄。
3、不同体质的艾灸调养
(1)阴虚体质: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失眠,便干,尿黄。艾灸应着重调养肝肾,以达滋阴潜阳之目的。首选穴位“三阴交、阳陵泉、太冲”三对穴。饮食方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多吃些乳品、豆腐、鱼、蔬菜等清淡食物。
(2)阳虚体质:特点为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不温,小便清长,五更泄,喜热怕冷。此种体质在本节气施灸,可借天地旺阳之时,以壮人体阳气之功。首选穴位“中脘、足三里、大椎”。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 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 虫惊而出走矣。”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侯 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 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祭雷神
惊蛰 的节气神乃雷神
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各地客家均有俗谚云:“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语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 中继天公之后的重要神祗。在台湾,惊蛰的节气神是“雷公”。相传“雷公”是一只大鸟,而且随时随地拿着一支铁锤,就是他用铁锤打出隆隆的雷声,唤醒大地万物,人们才知 道春天已经来临了。
祭白虎
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 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 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打小人”
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 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吃梨
寓 意离家创业
在"草木纵横舒"的惊蛰时节,晋地乍暖还寒,天气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梨,味甘汁多,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功效,此时于人们如自然甘露,去火怡神。
节气养生
惊蛰节气如何养生
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一到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惊蛰节气的养生需要根据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的调养。
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
惊蛰时节气温还是普遍偏低和干燥,所以很容易导致上火,在日常的饮食上就要多增加生津润肺的 食物,例如雪梨、银耳、春笋等。
太阳出来后再外出锻炼
惊蛰时节早晨雾气都比较大,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早上的气温还是普遍偏低的,所以 要早练的人最好等太阳出来后雾气消散…
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
睡前泡热水脚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睡眠,睡眠的质量高了才能避免“春困 ”,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益处多。
预防感冒和流感
惊蛰时节,早晚温差大,阴雨天气多,乍暖还寒很容易导致感冒和流感,所以要在饮食上进行调理,使 自己的免疫力得到提高,日常的保暖也是十分重要的。
饮食推荐
润肺去燥 养肝脏
惊蛰节气吃梨,寓意跟害虫分离,也在气候多变的春日,让疾病离身体远一点。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止咳化痰
清热降火
在营养学界,梨有个很响亮的名头——天然矿泉水。它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宜…
治春季季节病
降低血压、清热镇静
高血压患者,如果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者,经常吃梨,可减轻症状并能有效地治疗“春季季节病”。患肝炎的病人,经常喝些梨汁大有益处。
促消化,补水分
促进食欲,帮助消化
梨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并有利尿通便和解热作用,可用于高热时补充水分和营养。梨中的果胶含量很高,有助于消化、通利大便。
可解酒护肝
清凉润胃还解酒
梨虽然甜,但热量却很低,极适合爱吃甜又怕胖的人食用。吃个梨能清凉润胃,特别对于喝酒人士而言,极为好的解酒功效。
润燥消风
每天吃梨可缓解干燥
梨具有润燥消风的功效,在春季气候干燥时,人们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两个梨可缓解干燥,保护咽喉。
惊蛰艾灸
1、节气特征3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这个节气的到来,标志着阳气渐生、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即将苏醒,阳气从此刻才算真正意义上开始升发。
2、养生要点
惊蛰节气养生重点以“健脾、利湿、化痰”为主,可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行养生和调摄。
3、不同体质的艾灸调养
(1)阴虚体质: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失眠,便干,尿黄。艾灸应着重调养肝肾,以达滋阴潜阳之目的。首选穴位“三阴交、阳陵泉、太冲”三对穴。饮食方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多吃些乳品、豆腐、鱼、蔬菜等清淡食物。
(2)阳虚体质:特点为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不温,小便清长,五更泄,喜热怕冷。此种体质在本节气施灸,可借天地旺阳之时,以壮人体阳气之功。首选穴位“中脘、足三里、大椎”。
(3)痰湿体质:形体肥胖,肌肉松弛,神倦身重,是痰湿体质人的明显特征。此类型体质者,应着重灸中极、关元、丰隆、足三里等穴。此外,还应适当多吃些如薏苡仁、白萝卜、白扁豆、蚕豆、洋葱、紫菜、大枣等健脾利湿的食物。
前一篇:经络不通,吃什么补品也白费
后一篇:大艾灸案—腹胀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