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另一种境界——雷晓宁老师工笔画《舐犊情深》随感

(2023-05-30 07:07:10)
分类: 评论和史料

另一种境界

——雷晓宁老师工笔画舐犊情深随感

陈艺鸣

另一种境界——雷晓宁老师工笔画《舐犊情深》随感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虽然既不懂画,又不懂马,但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父母都骑马打仗过,所以对马(尤其是军马)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60年代的连环画《草上飞》、80年代小说《白马》等战马的形象,潜移默化,和军犬、驳壳枪一样,早已成为大院子弟热血尚武文化符号和精神养料,从童年、少年、青年,到壮年、老年,刻骨铭心,不可磨灭。然而,面对“当代第一马”雷晓宁老师的作品,却别开生面,让我蓦然间有了新的感受——这幅《舐犊情深》,宛如无声春雨,悄然深入了我的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轻轻触动了另外一根血脉之弦,奏响了慈爱宁静的共鸣曲。

 现在,连小学生都从语文课本里知道,“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高贵、豪迈、剽悍,法国人布封的概括,可以说是西方对马认知和认可的凝练浓缩。在中国,关于马的成语、诗句、名言,自是繁花似锦,数不胜数;马的绘画也琳琅满目。唐代的《穆王八骏图》、《伯乐三马图》、《昭陵六骏》,宋代的《五马图》,元代的《九马图》,明代的《八骏图》,清代的《百骏图》,当代的《群马图》,等等。即使从以上随意零星所举之例,亦可从共时和历时纵横两个维度上,窥见得东方和西方对马审美的基本一致:高贵大气,豪迈奔放,刚烈剽悍。

 然而,《舐犊情深》展示给我们的,却是在人所常言“精气神”之外的另一种境界、另一种风格、另一种情怀,让人不由得心弦颤动,感受到了“斗胜血性”(如明代无名氏的《虎》)之外的另一面:温柔和亲情。从本质上说,人类和其他动物具有共有天性,即对生命延续最原始、最本能的珍惜和重视。这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和谐共存于这片天地的自然基础。也这是由于有了这个基础,人类才能够了解和携手其他动物,有选择、有分寸的与某些动物结成伙伴,生存相依。在人类视为朋友的动物当中,马是最忠诚和最高贵的。历史上众多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都发自内心地喜爱和夸赞马,经典流传,不绝于世。画家也不例外。然而绘画艺术的特殊性,决定了画家对马的认知的也具有丰富性和独特性。例如,历史上曹操、苻坚和刘渊等数位帝王,都曾以“吾家千里驹”来形容优秀子侄,足见在人类家族血统文化的符号系统中,“马”人性化的元素已被借用融合其中。这份长者对后辈的爱护、珍惜和欣赏,雷晓宁老师的《舐犊情深》不仅与之异曲同工,而且不拘一格、独领风骚。因为,马之为动物,毕竟不同于人类,其母子亲情,自特别,画家在了解把握、揭示表达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难度。若不懂马之情,又怎能画出马之真情?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苏轼曾称赞李公麟画马:“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其实,画肉、画骨,还不算难,更难的应该是“画情”了!胸有千驷而画肉、画骨,画形、画神;雷老师不仅画肉画骨、画形画神,还更进而画情,自当超越了“胸有千驷”。“当代第一马”,宜乎此之谓也!

 毫无疑问,舐犊情深,于人是常情,于马也是常情。但细腻生动、真切深刻地画出此情,提炼升华,赋予意蕴,反过来教化、感动和陶冶世人之情怀,这般的价值及意义,至少在画马史上并不常见,应该是一种新的挖掘、新的创造、新的审美、新的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