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念“八一”建军节·军委总政文化部第一期文艺训练班老照片

(2020-07-30 07:42:10)
标签:

八一建军节

军史

文史

部队文艺

山东快书苏州评弹

分类: 个人军旅史

纪念“八一”建军节

军委总政文化部第一期文艺训练班老照片

陈艺鸣

纪念“八一”建军节·军委总政文化部第一期文艺训练班老照片

19539月至19541月,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第一期部队文艺训练班,参训的学员有140多位,都是来自全军各军兵种师以上单位的文艺宣传骨干。

后排左三学员陈久安,由2059师选送。20195312月从朝鲜战场回国之后,即行整编,军文工团编制撤销,而师一级文工队却得以保留。陈久安时任59师文工队分队长,经师、军等各级领导推荐批准,幸运地获得了这个宝贵的名额。对这次难得的进修机会,陈久安非常珍惜,从浙江萧山来到北京,开学一段时间,就写信向师政治部副主任万中原同志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万中原曾任59师宣传科科长,是陈久安的老领导,收到之后,回信鼓励:

久安同志:

十一月十五日来信收到了。这一个月我忙在连长、政指数次集训,为明年军训任务做好准备,因而延迟了复信的时间。请谅。

读了你的来信,觉得很兴奋愉快——你见到了我们亲爱的领袖毛主席;你能在伟大的首都过着学生活;你学习了祖国丰富的民间艺术,且已在思想上心得上有了显著的提高。

来信还表达了你关怀、祝贺、信任的盛意,甚为感谢,并以为自勉。我觉得自己还不够你信中所写的那种印象,来信鼓励我作如此的努力。我还觉得我永远需要周围的同志对我帮助和支援,以吸取推动进步、警惕落后的力量。在革命友谊基础上建筑起来的互助、互励是很可贵的,你说对吗?

我亲切地感觉到来信洋溢着青年的朝气与活力,这是很好的。我常这样想:在年青、精力充沛的时候,一定要认真锻炼、虚心学习,求得在思想锻炼和工作才能上打下结实的基础,以使在长期斗争的漫长岁月里,使自己逐渐老练起来,更好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

希望你在学习即将结业的时候,更加用心,使一切可能学到的东西都学到手,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呀!你说对吗?

文工队在军集训,听说一个星期后返还师。

我身体健康,勿念。北京气候比较寒冷,望自加保重。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我想请你在南下时带些北京的名胜彩色照片。我没机会到首都,但想留些北京的纪念品。

纸短意长,余容后谈。祝你

健康                                                                                 万中原

           十二、 十三

纪念“八一”建军节·军委总政文化部第一期文艺训练班老照片

值得注意的是,回信中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你见到了我们亲爱的领袖毛主席”。不言而喻,在当时的情况下,“见到毛主席”,绝不是一个普通学员的个人行为就能轻易实现的,只能是在经过有关部门周密安排的集体活动场合。由此可见,这个总政首期艺训班,确实是比较受重视的。对一名年方22岁,却有着8年军龄,而且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青年军人陈久安来说,“见到毛主席”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写信给领导,既是汇报情况,也是分享喜悦,“兴奋愉快”,可想而知。

训练班授课按不同专业细分若干科目。陈久安进修的是曲艺快书科,有幸师从山东快书艺术大师高元钧。高元钧是山东快书的改革创新、发扬光大者,1951年带艺从军,在总政文工团工作。1953年总政文工团成立杂技曲艺队,任队长。1955年授衔少校,正团级。训练班快书科教学可谓理论联系实际,既有高元钧老师的亲自执教,耳提面命,以及刘洪滨、刘学智等教员的示范指导,还有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教学设计已经是相当规范严谨了,不仅迅速高效地提升了学员的演出和创作能力,而且还为他们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宽阔的基础。

纪念“八一”建军节·军委总政文化部第一期文艺训练班老照片

1954年1月,训练班圆满结束。当年8月,华东军区在杭州开办山东快书训练班,邀请高元钧担任指导老师。经高元钧老师提名,陈久安任助教兼“杭训班”学员队副队长,第二次拜在高元钧大师门下学习,师生情谊更加深厚。1955年,陈久安调入20军文工团,任戏剧组长,在当年军部举行的“授衔典礼庆祝晚会”上,表演了高老师亲传的快书段子《武松打虎》,一炮打响。后来又在南京军区的文工团会演中,表演了高老师的经典作品《侦察兵》,获得优秀节目奖。1960年,陈久安调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筹建曲艺杂技队,任副队长主持工作,授大尉军衔。

纪念“八一”建军节·军委总政文化部第一期文艺训练班老照片

高元钧赠送给陈久安的照片及与其在杭州的合影;陈久安在表演《侦察兵》及其军衔照。

除了山东快书,第一期训练班在曲艺方向,还有京韵大鼓、单弦、西河大鼓等曲种的进修培训。

纪念“八一”建军节·军委总政文化部第一期文艺训练班老照片

这一方面表明总政这期训练班的教学科目是比较丰富多样化的;另一方面,或许感觉有些美中不足:曲种样式似乎偏重北方,毕竟这是第一期。

  然而,这个“美中不足”却带来动力,促进了创新。

1960年陈久安筹建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曲艺杂技队主持工作之后,开始考虑:本军区部队主要驻防江南一带,基层战士以当地籍贯居多,因此,作为下基层、赴前沿进行文艺宣传轻骑兵的曲艺杂技队,应当因地制宜,因“兵”而异,创作和演出都要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形式,努力提升思想和艺术层次,在更高的审美境界上,以更多彩的艺术手段,来宣传党的政策、传承民族精神、陶冶人格情怀、丰富精神生活。于是,他向歌舞团和军区文化部领导建议并获得批准,将吴侬软语优雅动听的苏州评弹引入部队文艺阵地,反映和歌颂铁马金戈的军旅生活,率先开始了军队文艺系统曲艺创作表演的大胆改革。在不长的时间内,成效初见:1964年,第三届全军文艺会演,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曲艺杂技队创作表演的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夸班长》一鸣惊人,荣获优秀创作奖和优秀演员奖。会演结束不久,《夸班长》即被灌制成唱片公开发行。

纪念“八一”建军节·军委总政文化部第一期文艺训练班老照片

第三届全军文艺会演,总政治部颁发的苏州评弹《夸班长》奖状;荣获优秀演员奖的徐林达、赵菱菱在演出中;会演结束后灌制发行的《夸班长》唱片

  追溯起来,如果把一时风靡大江南北的《夸班长》比作一朵绚丽的鲜花,那么,别忘了,花的种子,是在10年前的总政文化部第一期文艺训练班上播种、发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