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吾爱吾师(七十一)文道薪火—高校老师散记(二十九·江苏教院12)

(2020-04-18 08:26:19)
标签:

江苏教育学院

中文系82级

文艺概论毛贵廷老师

外国文学李兆麟老师

分类: 吾爱吾师

吾爱吾师(七十一)

文道薪火——高校老师散记(二十九·江苏教院12

 

毛贵廷·李兆麟

毛贵廷老师

 吾爱吾师(七十一)文道薪火—高校老师散记(二十九·江苏教院12) 

毛贵廷老师,山东人,1959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原名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真正的老牌大学生。作为人才引进,与爱人吴素瑛老师一起调入江苏教院,不久,即赴西藏师范学院(西藏大学前身)支教三年。1982年我们入学教院进修,毛老师也刚回来,任教我们班的文学概论课。班上有同学了解到,在当时相对冷落的学术研究环境下,毛老师已经发表了《形象思维浅见》(《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1期)、谈孔子诗说》(《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2期)等论文。“形象思维”是热门话题,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不断引进运用,缺少创意就没有价值;“孔子诗说”的讨论则难度更大,需要考据、版本、校勘等一系列专业知识作为支撑,否则无异于沙上建塔。这些成就都表明毛老师有着相当专业功底和功力。

文学概论是一门比较敏感的课程。当时整个文艺界都在围绕“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展开激烈的争论,而我们这些进修学员大都经历了“文革”的洗礼,亲身感受过因“文艺黑线”罪名而降临灾难所造成的荒唐和苦难,因此对相对滞后的教材上的一些说法,大家是有不同看法的,而且比较尖锐。于是,在毛老师的因势利导下,我们的文学概论课,经常上成了各抒己见、针锋相对的辩论课。当时讨论的主要有“文学的阶级性”、“文学就是人学”(以及由此引出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文学离不开政治并为政治服务”等问题。这些问题课本上有所论述,但老师和同学都不盲从。

吾爱吾师(七十一)文道薪火—高校老师散记(二十九·江苏教院12)

教材《文学概论》(蔡仪主编)课堂教学内容部分选页

在讨论过程中,毛老师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充分阐述,不强求一致,不强求定论,目的在于不断明确认识,从而提高理论水平。学期结束的期末考试,恰好成了一个学习段落的成果总结方式,毛老师要求大家精心准备,以半开卷的形式,自由发挥,深入思考,充分论述。考试结束之后,毛老师问我,考得怎么样?因为有些观点比较偏激,心里没把握,所以回答说,大约能有个七八十分吧。毛老师似乎愣了一下说,不至于吧?果然,分数出来,还不差。

考完了,争论却还没完。我的同座马鸣涧,又有理有据地指出,试卷上提到的有些表现,其实是人的本能,不能和“人性”等同起来讨论的。此话一出,四座皆惊,细思量,确实有道理啊!连毛老师都颔首认可。

宽容,厚道,开明,这就是毛贵廷老师。

教完我们这一轮,毛老师就被任命为教院副院长了。

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近日在网上觅得一张毛贵廷老师和吴素瑛老师夫妇二人2013年在哈尔滨度假时与东北师范大学校友的合影。毛老师在后排左一,而吴老师我却没能认出。不知其他同学能否指认?

吾爱吾师(七十一)文道薪火—高校老师散记(二十九·江苏教院12) 

 

李兆麟老师

吾爱吾师(七十一)文道薪火—高校老师散记(二十九·江苏教院12) 

李兆麟老师,是上一届81级中文班的班主任,教我们外国文学。课堂教学以讲史为主,主要依据《欧洲文学史》(杨周翰、吴达元、赵萝蕤主编),讲授跨度挺大,从希腊神话,到“俄国无产阶级文学中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高尔基的《母亲》,但中间也有很多跳跃。由“史”及“人”和“文”,也比较具体地介绍些作家作品,例如,讲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第四节“法国文学和拉伯雷”时,李老师绘声绘色地简要讲述了《巨人传》庞大固埃(也有译本作“胖大个儿”)的故事,让我们既初步了解了“庞大固埃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好奇心理和创造精神”,又“领教”了《巨人传》语言“有一些段落流于庸俗粗野”。

吾爱吾师(七十一)文道薪火—高校老师散记(二十九·江苏教院12)

教材《欧洲文学史》,及课堂教学有关内容部分选页

    平心而论,在教院进修阶段的课程体系中,外国文学并不是教学重点,老师和同学的重视程度都不如中国文学,尤其是古代文学。就我个人而言,进修二年中课外阅读的外国传统文学作品也不多,主要是为了一般性阅读和资料性保存而选购有关版本,作为教材的补充,例如《外国文学作品选》(周煦良主编)。

吾爱吾师(七十一)文道薪火—高校老师散记(二十九·江苏教院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