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吾爱吾师(五十四)文道薪火—高校老师散记(十二·通师12)

(2020-04-01 09:20:35)
标签:

南通师范77级大专班

扬师院南通师资专科班

杨得心校长

分类: 吾爱吾师

吾爱吾师(五十四)

文道薪火——高校老师散记(十二·通师12

杨得心老师

吾爱吾师(五十四)文道薪火—高校老师散记(十二·通师12) 

杨得心校长(右)陪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参观通师校史室,摄于1983年11月

1978年12月,杨得心老校长调回南通师范,再次担任学校领导职务。杨校长是早在中学时期就参加地下工作的老革命,后来毕业于上海新陆师范学校抗战时期在苏北根据地从事文教和宣传工作,是名副其实的老师范、老教育。解放后先后在市敬儒中学、市第一中学担任校长,1962年任南通师范学校校长,“文革”中受冲击调离。就在杨校长回归通师的当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1979年新年伊始,学校教学常规全面抓紧。杨校长自己回忆说:“我在通师任校长时,实行的是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主要精力抓教学。除了靠教导主任,我亲自听课,看作业批改,看备课笔记。学期终了,还要看班主任写的评语。”(《我在通师》)其实还不止如此,他还较大密度地抽查各专业、各年级、各科目的学生作业,首当其冲的,正是全校的“骄子”和“宠儿”大专班。一天,团支部书记王建维开会回来,心情沉重地告诉大家:“杨校长点名批评我们班有人作业马虎,极不认真,在茅盾的‘盾’下面多写了两笔,成了‘貭’。别看杨校长那么严肃,幽默挖苦起来,厉害着呢!他说:有矛有盾,盾长了两只脚成了‘貭’,就跑掉了,没有‘矛盾’了!说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次我们班丢人了!”同学们听了都很紧张,生怕偏偏就是自己写错了。从此,作业谁也不敢马虎了。

在全校范围内,课间广播操是个老大难。除了大专班认真做好受过表扬之外,很多班级都是稀拉应付懒洋洋,任谁批评都没用,人太多,管不了。杨校长认为,此事虽小却事关学风校风,反映校园精神面貌,决定亲自上阵,全面整顿。杨校长不顾自己老胳膊老腿,每次做操都“身先士卒”,排在队列前端做示范。某次,司令台上陈锡明老师带领全场做动作分解,要求按口令定格动作,以检查是否标准。可能陈老师没注意到台下队列中的杨校长,定格时间长了点。老人家尽量标准地将双臂张开伸直,单腿独立,颤颤巍巍坚持着。吴盈同学看见了,赶紧招呼:“快看杨校长啊,老鹰展翅!”大伙儿全笑了。这造型、这细节太震撼了,令人感动啊。

19801月,77级大专班如期毕业,杨校长和其他校领导和我们合影留念。

吾爱吾师(五十四)文道薪火—高校老师散记(十二·通师12) 

二排左十一为杨得心老师,四排左七为本文作者陈艺鸣

1988年我调通师工作,杨校长虽已离休,可“他对南通师范学校感情至深。离休后,他不要报酬,主动留在学校整理编写校史材料。十多年间,他以惊人的决心和毅力,通过查阅、整理、摘抄学校档案室、市图书馆和档案馆卷轶浩繁的各种原始材料,梳理、编写出《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大事记》、《南通地方教育史料》等近千万字的初稿本。同时,他还坚持从事对南通师范学校创始人张謇先生的教育思想及教育史料的整理、研究工作,先后编写印行了《育人集》、《张謇与中国教育》等书。”(《南通师范学校史·第二卷·人物·历任校长、书记·杨得心》)还记得,当时杨校长就在办公楼二楼楼梯口东侧的教务室里办公。语文学科也在这一层,我上班上下楼,每次经过那里,都会看见杨老校长默默坐在桌前孜孜不倦,“皓首穷经”。

1992年,省教委转发了国家教委下达的关于编写国家八五规划图书《师范群英光耀中华》的通知,我校刘瑞龙(原国家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和吴天石(原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两位著名校友入选该丛书。学校把写作刘瑞龙传记的任务交给了我。接手后,我感到非常困难,因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积累和准备,对相关人物和校史及南通地区革命斗争史一点都不了解,完完全全一片空白。想来想去,还是先从人物着手吧。先去图书馆翻查资料,在管理资料的老师提醒下恍然大悟,连忙去请教杨校长。这才知道,杨校长这些年来仅凭一己之力精心打造的,真是一座校史资料宝库!刚听我说完,杨校长立马在他所编写的厚厚一大本《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校友录》上,为我找到关于校友刘瑞龙的记载——第七分册 通师校友(1928—1937)G29页,名单第三行:“刘瑞龙,24届,应毕业时间1930.7,离校时间1928,通讯处北京中央农业部”;接着又变戏法儿般地拿出几大本报刊剪报,如数家珍地翻指着贴着刘瑞龙相关材料的页面,让我拿回去参考。杨校长的这个帮助太及时、太重要了!在此基础上,我又补充查阅了一些党史、军史资料;赴京拜访了江彤同志(刘瑞龙夫人)及其女儿刘延宁;还采访了原江苏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益众等刘瑞龙的老部下,最后写成了《投笔从戎  革命为家》一文,编入《师范群英光耀中华》第十一卷(上册),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毫无疑问,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杨校长功不可没。

吾爱吾师(五十四)文道薪火—高校老师散记(十二·通师12)

杨得心编写的《通师校友录》。按其所提供资料写成的刘瑞龙传记《投笔从戎 革命为家》

2005年,学校决定编写《南通师范学校史》,由朱嘉耀、沈行恬、王建维、张静秋、都樾和我组成编写组,朱嘉耀校长任主编。计划编写《纪事》、《人物》、《典章》和《诠论》等四卷。第一卷《纪事》编写比较顺利。就在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杨得心老校长含辛茹苦无私奉献,为编写校史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之际,传来了老校长病重住院的消息。不约而同,编写组全体成员都放下手中的工作,前往医院探望老校长。杨校长躺在病床上,见到我们很高兴。我们向他汇报了校史编写情况,他很满意,声音洪亮地说:“同志们辛苦了!”这倒给我们一个错觉,以为他的病情有所好转,并不严重。出了病房,家属却告诉我们,其实情况不容乐观,已经转移了。大家心情一下又沉重起来。果然,不久之后,2006年8月31日,杨校长不幸病逝。校史编写组全体成员怀着沉痛的心情参加了杨得心老校长的追悼会。

2012年12月,《南通师范学校史·第一卷·纪事》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杨得心”名列编委会顾问之首席。卷首“编者的话”中特地强调:“已故的杨得心老校长在离任后长期从事校史资料的搜集整理,为南通师范校史的编写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谨致谢忱和默祈。”至此,我们心中略感宽慰,算是完成了老杨校长的部分心愿。

吾爱吾师(五十四)文道薪火—高校老师散记(十二·通师12)

《南通师范学校史·第一卷·纪事》的扉页写道:

谨以此纪念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创校一百一十周年

我们心中还写着:

谨以此纪念

为人民教育事业奉献毕生的杨得心老校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