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吾爱吾师(十一·补记)平易近人的张捷老师

(2019-06-12 20:08:54)
标签:

南通中学

回忆母校

怀念老师

分类: 吾爱吾师

吾爱吾师(十一·补记)

平易近人的张捷老师

55日,好日子,值此母校通中110周年庆典之际,通过许泉生同学联系上了张捷老师女儿张薇丽,得知张老师正在阳光公寓安享晚年。当晚,班上同学就在与阳光公寓毗邻的“水天堂”大酒店聚餐,谢徐萍和吴建国同学前去公寓将张老师接来,师生欢聚一堂。

 吾爱吾师(十一·补记)平易近人的张捷老师

俞茜(左)、丁斐(右)同学和张捷老师(中)在“水天堂”合影

席间,为方便交流,班长谢徐萍让我坐在张老师身边。闲聊中,张老师谈及早年上学和工作的经历:上世纪50年代,他刚参加工作就分在国务院办公厅,在周恩来总理领导下工作。不久,周总理动员青年同志加强学习,报考大学。张老师响应号召,报考了“北外”(北京外国语学院)。考试是英语,后来录取在俄语系。“北外”前身,是在“抗大”三分校俄文队基础上创办的延安外国语学校。

吾爱吾师(十一·补记)平易近人的张捷老师 

当年的北京外国语学院

建国后,“北外”直属国务院外交部领导,是外交部翻译人才的“黄埔军校”。周恩来、陈毅等领导同志,经常来校为师生作报告。由于历史背景及当时政治形势等缘故,“北外”的俄语专业是全校乃至全国最强的。除了像师哲这样的国内名师,授课老师都是来自苏联的俄语专家。为了培养名副其实的外语人才,学院特别重视联系实际和实践锻炼。在校学习两年以后,张老师这一批学生被安排到大连海军基地实习,为前来指导各项工作的苏联海军专家组担任翻译,参加了新中国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的组建和训练工作。后来,这批边学习边工作的宝贵人才,又被安排到了大西北国防工业基地,参与了“两弹”研制中的俄语翻译工作。经过“北外”的严格训练和刻苦学习,以及参加潜艇部队和“两弹”工程等核心机密项目翻译工作的历练,毕业后,张老师直接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wen革”期间,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被打倒,外交部“瘫痪”,张老师下放到南通。到了南通,先是安排在市委工作。在张老师主动要求下,才落实到南通中学当老师。难怪张老师无论是教“农基”还是英语,都是那么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只可惜,张老师真是大材小用,令人感慨。当然啦,换个角度看,张老师来通中,恰恰又是我们这些学生的幸运啊。

应邀参加晚会的,除了张捷老师,还有石济东、曹子能老师。三位老师分别是七十、八十、九十以上高龄了。

吾爱吾师(十一·补记)平易近人的张捷老师 

参加师生聚会的石济东老师(左)、曹子能老师(中)和张捷老师(右)

  衷心祝愿恩师们健康长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