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风拂槛露华浓·祖母沈济文在0930部队文工团(12)

奶奶的预产期在1957年3月。可是文工团的许多舞蹈节目都是排练定型的,一人一个角色,无人替代。舞蹈队只有八个男同志,七个女同志,奶奶如果不上舞台,原先她参加表演的节目,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奶奶直到怀孕八个月,还上台表演舞蹈,甚至表演难度很大的《鄂尔多斯舞》。《鄂尔多斯舞》是上世纪50年代初,内蒙古文工团副团长贾作光,在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高原体验生活,学习借鉴“喇嘛舞”,并以此为基础加以创新发展,将牧民生活中骑马扬鞭、挤奶、梳辫子等动作予以节律化,结合草原舞蹈共性的动作特点而创作出来的原汁原味的大草原风情舞蹈。整个舞蹈热情、活泼、粗犷、有力,表现了鄂尔多斯牧民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20军文工团表演的这部舞蹈 ,是奶奶专程去东海舰队文工团学习掌握,然后回团组织大家排练的。奶奶回忆说,《鄂尔多斯舞》跳起来很过瘾:长袖窄口,细腰阔摆,头饰也琳琅璀璨,蒙古舞标志性的的动作“软硬动肩”、“抖碎肩”神韵飞扬,整个舞蹈跳起来大开大合,刚柔相济,婀娜多姿而又豪迈奔放。观众很欢迎,演员也很享受。有时台下掌声不停,只好一遍一遍地再演,最多连演三遍,观众还不让下去,可实在跳不动了,但非常愉快,非常过瘾。奶奶接着说,跳舞就这样,会有瘾的,表演那些优美的舞蹈,又发挥得好,就过瘾;否则,虽然跳完了,可没劲!演出结束,有时不要团里派车送了,团员们手挽着手一路唱着歌,踏着月光回住地,疯疯的,开心极了。——这是奶奶怀孕之前。怀孕了,跳起舞来,自然受影响,而且月份越大,影响越大。有一次,就是跳《鄂尔多斯舞》,八个人,四男四女:蒋广森、陈克钧、唐国祥、屈统亨,沈济文、程秋芳、施月仙、鲍倩,跳到一节下蹲动作,奶奶身子重,一下没站起来,旁边的蒋广森机灵地用肩膀轻轻一顶,才跟上节奏挺了起来。后来领导和战友怕出事,不让再跳了。奶奶笑着继续说,其实这时已经有八个多月了,平时我尽量不要别人照顾,外出演出,都是军里派大卡车送,驾驶室里只有一个空座,我都让给比我怀孕早一个月的合唱组的蔡琦坐,我坐车厢,都是战友们抱上抱下的。
沈济文怀孕八月的戎装照
这张怀孕八月的照片,就是领导不再同意她上舞台之后,有了空闲去拍摄的。当时穿的是55式军服。授衔后的这套服装分为礼服、常服两个系列,首次突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样式。礼服配发校以上军官,在重大礼仪场合和出国访问时着穿,海军舰艇尉官和水兵,以及军乐团、仪仗队、文工团、体工队也配发礼服。奶奶穿的就是文工团礼服,规格按团以上干部标准:将校呢军服,高筒皮靴。前面说过,尽管文工团团员不授军衔,佩戴的是文工团专用肩章领章,但由于是礼服配置,看上去也是气派非常。文工团员的证件也是单独特发的。



沈济文的文工团员工作证
月份再大些,军服就穿不下了,只得穿便服,而且是特制的大号孕妇服。

沈济文怀孕后的便服照
奶奶经常笑话这张照片中的自己:笑得傻傻的啊。奶奶还回忆:这还不是第一次穿便服,第一次是还没结婚的时候到外面定做的,一件绛紫色的上衣,谈不上什么款式,只是按军服的样子稍微改动了些,也不敢大改,怕被说成是zi产阶级作风。结果穿起来,全团瞩目,见领导没批评,身材和我差不多的都来借穿了。而且是一个一个接着借下去,根本不经我手了,最后,这件便服也不知到哪里去了,我都没穿几次啊。——是啊,军装再神气、再威风,可是天天穿,一年到头地穿,也会审美疲劳了,何况又是一群从事文艺工作的花季雨季的女兵呢。
1957年3月15日,奶奶当母亲了。

(沈济文母子)
当时产假不长,文工团各种任务不断。爷爷奶奶实在顾不过来,只好请了奶妈,把带孩子的事都交给“革命妈妈”戴玉贞。

沈济文母亲戴玉贞在带外孙
产假过后不久,爷爷奶奶就和其他战友一道下连队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