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兵那些事儿(十二)

(2017-08-15 21:10:26)
标签:

老兵

怀旧

戏曲小品表演和创作

分类: 个人军旅史
祖父陈久安与戏曲小品

        爷爷陈久安从1955年3月开始,任20军文工团戏剧组组长。戏剧组的业务范围较广,实际包含了戏剧、戏曲、曲艺,以及说、唱、演等杂糅表演形式,诸如表演唱、活报剧等,这些综合类型,短小精悍、灵活方便,可统归之小品。
        除了前面说过的快板、山东快书、歌舞、话剧和歌剧,爷爷在戏曲和小品等节目的创作和表演上,也烙下了自己的印记。
老兵那些事儿(十二)(爷爷陈久安在演出戏曲节目)

       《没脱炮衣的榴弹炮》(单弦)是爷爷戏曲曲艺创作中最早获奖的一部作品。内容是,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我军攻势凌厉、锐不可当,蒋军虽有美帝提供的先进武器105榴弹炮,也挽救不了覆灭;有的炮甚至还没来得及脱下炮衣就被解放军缴获了。一江山岛战役,是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陆军进攻主力,即20军60师一部。战役自1955年1月18日开始,1月20日战斗结束。2月7日,爷爷就在60师完成该作品创作,再次体现了火线文艺及时、快捷,密切结合战斗实际的特点。《没脱炮衣的榴弹炮》后来被评为20军第二届文艺创作评奖三等奖。
老兵那些事儿(十二)
老兵那些事儿(十二)
(20军第二届文艺创作评奖名单)

        一江山岛解放以后,盘踞在浙东沿海岛屿的蒋军军心涣散,惶惶不可终日。解放军则乘胜打击,开始轰炸大陈岛。美蒋人心惶惶。在爷爷参演的一出小品中,美蒋凄惶心态,被刻画的淋漓尽致。
老兵那些事儿(十二)
(20军文工团表演的小品。右一为爷爷陈久安,饰美国顾问。)

        1958年8月,在20军第二届建军先进分子代表大会上,爷爷即兴创作(合作)了曲艺联唱《永不褪色的大红旗》。
老兵那些事儿(十二)
老兵那些事儿(十二)
老兵那些事儿(十二)
《永不褪色的大红旗》的手写稿)

        《永不褪色的大红旗》歌颂和宣传的是20军二级模范白鹤连的先进事迹。在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抗美援朝五次战役后华川阻击战中,58师在没有上级命令,而面临我军即被分割的危机关头,毅然决然主动投入艰苦卓绝的防御战斗,抗击以美七师为主力的三个“联合国军”部队的进攻。美七师是美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南太平洋战区的一支王牌部队,号称“刺刀师”,又被赞为“滴漏器师”,意思是说它在执行战斗任务时从来都是像古代计时用的“滴漏器”一样准确无误。但这次“刺刀”撞上了58师这尊坚不可摧的“钢盾”,损兵折将,伤亡惨重。白鹤连时任58师173团5连指导员,在仓促应战的情况下积极做好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在连长负伤以后,指挥连队在410高地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始终坚守阵地。战斗结束后,5连获得一等功臣连光荣称号。20军归国参加和平建设后,白鹤连保持和发扬英雄本色,在各方面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该节目选取了阻击战、文化学习、回乡探亲和帮助加工厂改造建设几个典型事例,采用大鼓、双人对口白、河南坠子和演唱等联唱形式,通俗亲切、生动活泼地塑造了白鹤连英模形象。
        代表大会期间,爷爷为配合公社化运动,还创作了街头宣传节目四人化妆表演唱《咱们的公社人人夸》(陈久安作词,颜从先作曲),上街宣传表演。
老兵那些事儿(十二)
(《咱们的公社人人夸》词谱手稿第一页)

        1960年爷爷调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组建曲艺杂技队并主持工作后,曲艺成为他创作的主要方向。为配合时政,结合部队官兵实际要求,爷爷的创作在数量和种类上,也有较大的提高。创作了一系列快板、山东快书、苏州评弹等作品,还先后创作了《探儿》(河南坠子)、《父子兵》(徐州琴书)、《母子会》(徐州琴书)、《锁不住的新女婿》(徐州琴书)等戏曲曲艺作品。其中《探儿》发表于《歌唱好八连》(江苏人民出版社1962.8);《父子兵》(与曾炎合作)发表于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1960.12.28),《解放军报》转载(1961年春);《锁不住的新女婿》参加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获优秀演员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