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墓记(39)——班固墓

标签:
陕西扶风班固东汉墓 |
分类: 满世界溜达 |
班固墓不是寻到的,是撞到的。从岐山到武功镇的104省道上,看到一指示牌,上书“班固墓”,停车瞻仰凭吊。
班固墓距公路只有几米远,三面为麦田。文保碑位于北面路旁的树丛中,拨开树木枝叶才能拍到文保碑。墓冢为圆形,馒头状(汉代应为覆斗形,现在墓冢可能是后世修缮时,改成现状),直径有5—6米,高有2米多,占地约有三四十平方。今天的墓园为班家后人近些年所修。
《扶风县志》记载,清代班固墓四围有围墙,墓园内有石羊、石马、华表、供案等。解放初期,墓园约有1.2亩,外有围墙。上世纪60年代,开荒墓冢前。据说,石羊、石马等也因为当时建设缺乏石灰,被拉去烧了石灰。墓冢缩为一个小小的黄土包。唉,为什么就容不下一个逝去的人?
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史上却有一个家族,从西汉到魏晋,传承了近500年,一直都是名门望族。这就是“班氏家族”。在东汉早期。以班彪及子女班固、班超、班昭为代表的班氏家族,又一次续写了班家的辉煌。
班固(32—92年),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后世人将他与西汉的司马迁相提并论,称为“班马”;他撰著的《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齐名。
史书载:班固自幼聪慧,九岁能作诗赋,十三岁时得到大学者王充的赏识,十六岁入洛阳太学,二十三岁父班彪逝后归乡里。以其父所撰《史记后传》叙事不详,继续撰述,力求精善。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被人诬告私作国史(当时个人不能修史),下狱。其弟班超从长安快马赴洛阳为其辩冤,出狱后被任为兰台令史,奉上命撰述东汉开国以来史事,与他人共同撰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又自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列传、载记二十八篇。他认为《史记》以汉朝“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不妥,决心完成父亲心愿,撰写起自汉高祖、终于王莽共二百三十年事迹的《汉书》。汉章帝时,迁官玄武司马。建初四年(79年),章帝召集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同异,命其记述其事,撰写了《白虎通义》。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随窦宪出击匈奴,为中护军,参与谋议,勒石燕然。次年,行中郎将事。
永元四年(92年),窦宪失势自杀,班固受牵连,被免官被捕,后死于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