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霸陵桥——西行漫记(19)

标签:
甘肃渭源渭河清源河霸陵桥 |
分类: 满世界溜达 |
上一次来渭源还是10年前,当年自驾甘南环线,路过渭源,小住一天,探访了渭河源头,后来的几年间,断断续续跑遍了整个渭河。游历了两岸的自然风光,用相机记录了众多的历史遗存。渭河流域除关中平原外,多是贫困地区,但它在中国的发展史上确有不可的撼动的地位,有人讲“渭河在中国的中部形成了一条古文化的横轴”。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意义上来说,它的重要性不亚于黄河。
西行脚步又一次停在渭源,看看渭河第一桥——霸陵桥。
霸陵桥据说是因“渭水绕长安,绕灞陵,为玉石栏杆灞陵桥”之语而得名。当地百姓称为“卧桥”,到也形象。
霸陵桥位于渭源老城的南门外渭河源头之一的清源河上,这很可能是北方地区唯一的木结构廊桥。桥呈紫红色,由横排圆木叠架成梁的单孔曲拱桥,桥面有台阶通道三条,并配有栏干扶手。桥顶有灰瓦长廊,两头为挑阁式廊房。
史载,霸陵桥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清同治末年(公元1875年)重建,皆为平桥。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仿兰州卧桥,对原桥进行维修重建,改为拱桥。民国21年(1932年),当时的县政府再次维修,由当地名匠何遇江、何遇海弟兄二人为技师,历时两年,于民国23年(1934年)竣工。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民国时期修建的拱形廊桥。
虽然资料上说,此桥始建于明朝初年。但从现场走访看,可能秦代这里就有桥了。在老城的北面山上,还有秦长城的遗迹,而在霸陵桥南约50 米的地方,有一块“战国秦长城遗址”文保碑,遗址的走向几乎就是现在霸陵桥的走向,说明当年秦长城曾在此处跨越渭河。这里河流较窄,水流量不大,而且较为平稳。史书上说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都曾巡视过渭源,有座桥是可能的。
桥南岸的廊房正在维修,文保碑及众多的名人石刻都被围在里面,不能一睹,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