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万岁,椒花颂声——寻墓记

标签:
古墓陕西西安唐昭容上官婉儿公园 |
分类: 满世界溜达 |
在咸阳市渭城区广德路与昭容街的十字路口东面路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公园,公园的名字为“唐昭容上官婉儿公园”,公园内就是唐代著名的女政治家、文学家——上官婉儿的园寝。
上官婉儿绝对是一个容貌与才华齐飞的女人,这样的女人注定一生跌宕起伏。史载,麟德元年(664年),因其祖父上官仪替高宗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得罪武则天,与其父亲上官庭芝一起被株杀,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一同被配没掖廷为奴。在掖廷期间,其母对其精心培养,聪敏异常的上官婉儿在母亲的教诲下饱读诗书,不仅能吟诗书文,而且明达吏事。武则天听说上官婉儿文采出众,在她14岁那年,特地召见了她,当场出题考较,上官婉儿须臾成文,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 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但上官婉的墓志铭确说“十三岁为才人”,意思是唐高宗将其纳入后官。26岁时,武则天称帝,诏敕多出于其手。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30岁时,武则天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达到权力顶峰。当时的武周的军国谋略,生杀大权,多取决于上官婉儿。41岁那年,张柬之等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唐中宗重登皇位后,李显和韦皇后对上官婉儿极其信任,专秉内政,令其专掌起草诏令。祖父一案也被平反,上官仪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上官庭芝追赠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封上官婉儿为“昭容”。可以理解为上官婉儿又嫁给了高宗的儿子。46岁那年,上官婉儿又依附太平公主。景龙四年(710年)李显突然驾崩,韦皇后欲效仿武则天,改朝称帝。得到消息的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710年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在李隆基率军进入宫中时,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不许,斩上官婉儿于旗下,并消去其所有封号,后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太平公主听后非常哀伤,派人去吊祭,并出钱五百匹绢。史书上说,景云二年(711年)七月,复封为昭容,谥号惠文。但从墓志铭上,上官婉儿是被葬于景云元年八月,其墓志盖上已刻上了“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可以确定上官婉儿死后被葬的,就已经恢复了其昭容的称号。
作为政治家,上官婉儿的生命结束了。作为文学家,在大唐这个文彩耀目的时代,她留下了熣灿的一页,“全唐诗”共收录了上官婉儿32首诗作。
2013年,在修机场路时发现了上官婉儿墓,为一座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龛的单室砖券墓,坐北朝南,由墓道、5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水平全长36.5米,深10.1米。第四、五天井与第五过洞及甬道被大范围扰动,第五过洞及甬道顶部不存。壁龛开凿于第三、四过洞两侧,未被盗扰,形制和出土物皆保存较好。甬道前砌筑砖封门,仅残余二层。甬道内放置墓志一合,未被扰动。墓志盖题“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志文楷书,近一千字,记载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可以确定墓主人的身份。墓室系明圹砖券夯筑,正方形,边长4.5米,顶部全部塌陷,铺地砖全部被揭起,四壁残余部分最高1.38米。未发现棺椁痕迹,无文物出土。从天井、甬道和墓室被遭到大范围破坏,应是大规模、有组织的破坏,很有可能是“官方毁墓”行为。
因在墓中未发现尸骨,人们有两种猜测,一说李隆基恨其之深,毁其墓,挫骨扬灰。一说李隆基爱其貌,惜其才,制造假死,藏其真身。
上官婉儿墓志,现收藏于陕西考古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