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常氏庄园——走三秦

标签:
陕西、米脂常氏庄园 |
分类: 满世界溜达 |
常姓在米脂是一个大姓,据说占全县人口的16%,其先祖为大明朝开国功臣常遇春。常遇春第三子常森(曾被封为“昭勇将军),因不满朱棣篡权称帝,带家人避祸于山西,后发现黄河对岸的陕西更宜于隐藏,便迁居米脂。
大户人家的宅院,在山西叫大院,在陕北叫庄园,这种叫法到也贴合实际,反映了两地不同文化和建筑特色。
常氏庄园位于距米脂县城不远的一个山沟内,后面有一座高山,叫脑畔山,左、右各有一座小山,前面一条冲沟,对面也有一座矮山,按照风水学的说法,这是一块吉祥之地。
常氏庄园共有三座院落,分布在几条沟内,位于脑畔山下柳树沟的这一座,是保存较完整的一座,2019年被定为第8批国保单位。因正在维修,没找到文保碑。
庄园坐北面南,为上、下两座四合院,依山势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站在沟底看,整个庄园巍峨高大。庄园临沟面用石块筑起一道高9米的石畔,形成左右连接宅院的通道,两端与院内左右墙平齐处筑有石拱门洞。大门开在院墙正中,为砖木结构,彩绘梁檩枋柱举架,五脊六兽硬山顶,青瓦覆面。大门两侧由对称倒座厅房及耳房围合而成,为石拱窑和双坡硬山顶房屋。前行数步月洞门为两偏院,东为斋圈,西为碾磨院,院子正在维修,不得入内。由下院上15级台阶,有一垂花门,题额"务本敦伦"。门两侧墙面装饰有浮雕。进门为主庭院,进深7—8米,再登8台阶平台,即为主庭,按“明五暗四六厢窑”布局,正中为石拱正窑5孔,左右各有石拱厢窑3孔,正窑比厢窑高出1米多,所有窑均为满拱大窗,窗棂、窗格设计精巧,百般变化。
没想到庄园内还有人居住,上院的正窑前有一中年妇女和一小男孩,见有人进来,说了一句陕北话,意思可能是:来了。见院内有人,忙拱手道:想参观下,可以吗?“随便看”又说“那来的?”我们说是西安过来的,“西安有疫情哩!”忙拿出手机说是绿码,昨天下高速时做过核酸!“没关系”,又指着地上晒的枣说:吃枣,摆摆手坐下问:姓常吗?“不姓常,姓姜,院子是土改时分的,常家人如何如何”。听罢,不便过多打扰,小坐一会,告别。
这次去陕北,游玩了两座庄园 ,两座庄园均为国保单位,而且都有人居住,一个住的是当年分田地的后人,一个住的是庄园主的后人。两座庄园虽然有管理单位,但都不收门票。两座庄园现在的主人对游客的态度很有意思,常家庄园的居住者,是当年土改时分来的,有游客来参观,非常的热情,会和你拉家常。另一庄园为其后代居住,在二门口摆了许多农产品,想进院内参观,就得买点东西,否则免进,只好买几斤小米,方得入内。从这两家后人的态度,能悟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