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上海、南京、武汉相继被侵华日军占领,“国民政府”沿长江节节败退至重庆。此后,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陪都及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日军本侵略者为尽快占领中国,制定了“以炸迫降”战略计划,重庆作为首都,成为最主要的空袭目标。1938年至1943年期间,日机空袭重庆多达203次,出动飞机437批,9166架次,炸、焚毁房屋17452栋,造成人员伤亡4万余人。造成财产损失超过100亿元(1937年法币)。

1941年6月5日晚,日机24架分三批偷袭重庆,在5个多小时的疲劳轰炸中,渝中区十八梯、石灰市和演武厅(现磁器街)三段防空隧道内,发生了震惊中外、惨不忍睹的避难民众窒息、践踏惨案,造成人员伤亡2500人左右。是大轰炸期间最大的一次惨案!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重庆市政府于1987年7月,在纪念“七七事变"50周年”之际,在重庆市渝中区磁器街“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建立了“日本侵略者轰炸重庆纪事碑"。

史载:教场口大隧道于1936年设计,仓促修建,位于市中区十八梯石灰市路口附近,是一条从地面深挖入地底约10米左右,然后平伸约两公里长,中途分叉成三个洞口进出的大隧道。其容量最多能容纳5000人左右,洞门很低,入洞后要下很深的阶梯,并转急弯。隧道内宽、高约2米多,两旁设有木板钉成的长凳,每隔三四十米点上一盏油灯,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设备。隧道内通风、防火、防毒、医药等设备均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