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名吃—葫芦头

(2021-09-13 15:50:40)
标签:

陕西

关中

特色小吃

葫芦头

分类: 美食

  陕西泡馍有很多种,在诸多泡馍中,有一种在关中地区很有名的泡馍叫“葫芦头”。

  葫芦头说白了就是猪大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煮熟切开后形状像葫芦,因此叫“葫芦头”。吃时由食客将白面烙烤的半发面馍,在碗中掰成拇指大小,送进后厨,厨师切数片熟猪大肠,整齐地摆放在馍上,配以水粉丝,用滚开的猪骨汤反复冒泡三、五次,再加上味精、胡椒粉、青蒜苗、辣椒、香菜等,添上汤汁,就成就了一碗香气四溢的葫芦头泡馍。吃货们认为葫芦头的好不好吃,不在于肉而在于汤,故而制汤的方法很讲究。先将新鲜猪大骨洗净砸碎,入锅炖熬,撇去浮沫,再加入白条鸡,猪肉等,加食盐、调料包(即传说孙思邈配制的八珍调味品),继续用小火熬煮至汤汁浓白似乳为止。只有这种上好的汤,才能成就一碗吃货满意的葫芦头泡馍。

陕西名吃—葫芦头

  关于“葫芦头”这种名吃起源何时,说法不一,各店墙上简介都是样说的,现转录如下:

  唐代,京城长安(今西安市)有一种名叫“煎白肠”的食品出售,是用猪肠肚做的,食者寥寥无几。相传,祖籍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唐代名医孙思邈(人们称为药王),他的医学造诣很高,有许多医学专著,并对饮食医疗很有研究,其中的《千金食治》就是他的食疗专著。一天,他在京都长安一家专卖猪杂碎的小店里偶吃“煎白肠”,端起碗刚吃几口,便觉得有一股骚腥味直冲鼻端,嘴里油腻腻的,很不是滋味,问及店主,才知是制作无方。孙思邈向店主说道:“肠属金,金生水,故有降火、治消渴之功。肚属土,居中,为补中益气、养身之本。物虽好,但调制不当,也是枉然矣。”于是,他从随身携带的药葫芦里取出西大香、上元桂、汉阴椒等芳香健胃且能解腥去腻之药物,连同药葫芦一起赠给店主。店主将这些香料药物放入锅中,果然香气四溢,其味大增。这家小店从此生意兴隆,门庭若市。店家不忘医圣指点之恩,将药葫芦悬挂门首,并将所卖“煎白肠”改名为“葫芦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杨震故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