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寺建于南朝刘宋大明年间(457年—464年)而得名。后世名称多有变化,隋代皇帝杨坚为庆贺其生日,下诏全国建塔30座,以供养佛骨,该寺建“栖灵塔”故寺称“栖灵寺”,因在扬州西面又称“西寺”。唐开元年间鉴真大师任大明寺主持,使大明寺成为中日佛教历史上重要古刹。唐末改称“秤平寺”,后寺院屡有圮废。北宋庆历年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在此地建平山堂。明万历年间重建大明寺。清代因讳“大明”二字,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游玩扬州,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后毁于战火,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1980年为迎接鉴真大师坐像回国展,复名“大明寺”。
大明寺雄踞蜀岗,第六批国保单位。从蜀岗山脚下沿数百阶石阶蜿蜒而上,登上大明寺前广场,迎面是一座四柱三门的牌楼,上书“栖灵遗址”。牌楼前有一对石狮,南派风格,造型雄浑,有盛世之风,石狮是“重宁寺”的旧物,上世纪60年代迁移此处。寺院东、西院墙上分别嵌有两块石碑,东面为“淮东第一观”,西面为“天下第五泉”。
山门上“大明寺”三字,为赵补初大师所书,殿内供弥勒佛,韦驮及四大天王。天王殿后为大雄宝殿,大殿为三重檐,面阔三间,前后有回廊,为清代遗存。
大殿西侧为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和西花园。庭院游人较少,有几分幽静,站在堂上凭栏远眺,远山与视线平齐,有诗云:远山来此与堂平。
大明寺最大的看点是鉴真纪念堂。上世纪60
年代,中日两国为纪念鉴真法师园寂1200周年,国家决定在大明寺建鉴真纪念堂,纪念堂于1963年奠基,历时十年,于1973年建成。纪念堂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模式,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设计,由碑亭、长廊和纪念堂三部分组成。碑亭内须弥座汉白玉横碑,正面为郭沫若所书“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为赵补初大师撰书的纪念鉴真园寂1200周年的颂词和碑文,此碑被人们誉为当世的“三绝碑”。纪念堂正中供奉着鉴真坐像,还有鉴真生平事迹展。
大明寺很大,集寺庙、古迹、园林风光于一体。大多数人只在前面转转,后面还有很多地方都值得看,如后面的山水园林和天下第五泉,几乎没有人。



























为了减少树木的影响,特选了一张冬天的照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