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从高祖李渊到哀帝李柷,共21位皇帝,但唐陵确有26座之多。其中:有19位皇帝死后都葬在关中,因武则天和高宗合葬,共有18座陵墓,俗称“唐十八陵”。除此之外唐昭宗李晔葬河南偃师和陵;唐哀帝李柷葬山东荷泽温陵。大唐建立后,高祖李渊又封其四代祖李熙为宣皇帝,三代祖李天赐为光皇帝,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城南6公里魏庄镇王尹村建祖陵,分别为宣皇帝建初陵,光皇帝启运陵,二陵共茔。封李渊祖父李虎为太祖景皇帝,将陕西三原李虎墓改永康陵;封李渊父亲李昞为唐世祖元皇帝,将咸阳城东渭城区正阳乡后排村李昞墓改兴宁陵。另外还有唐睿宗李旦长子李宪,因让位于其弟玄宗李隆基,史称“让皇帝”,死后葬于陕西蒲城惠陵。武则天之母杨氏死于咸亨元年(670),先以王礼安葬于咸阳城渭城区底张镇韩家村,天授元年(690)武则天称帝,遂追封其母为孝明高皇后,改墓称陵,称顺陵。
唐献陵为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的陵寝,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西。唐贞观九年(635年)五月,李渊卒,十月葬,唐太宗李世民依东汉光武帝原陵之规格修筑献陵。献陵座北朝南,封土为陵,呈覆斗型,高21米,底径东西150米,南北120米,陵园为夯筑城恒,四面各壁一门,门外各置石虎一对。除一石虎和石犀移到陕西博物馆,其它都还在陵周边。现在陵前做了简单的整理,有一小块埔砖地面,供人参观,立有一石碑,为后来所立,原碑已不知去向。陵左侧有一文管所,未开门,不知里面是否保存有献陵文物。
献陵是唐帝陵四座堆土陵中第一座,因为当时国家财政不允许大兴土木,陵前石刻较多的维持了前朝的特点,工艺简单,做工粗糙,体积较大,面貌较为凶悍,。
唐高祖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祖籍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开皇中,历任谯、陇、岐三州刺史,隋炀帝即位后,又历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又升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615年),官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三年(617年),又拜太原留守。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李渊能创一国基业,成为开国之君,必有过人之处,可惜没能很好的处理太子之争,引发武德九年(626年)的玄武门之变,使兄弟相残,李渊被迫退位,禅位于二儿子李世民,称太上皇。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上元元年(674年),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754年),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