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鲁肃,大多数国人都会把“木讷”、“迟纯”、“呆头呆脑”和他联系在一起,这都是《三国演义》和戏剧的误导。真正的鲁肃(字子敬)是东汉末年东吴功勋卓著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建宁五年(172年)生于东汉临淮东城(今安徽省定远县)。《三国志·吴志》说他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家富于财,性好施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他献出家产随周瑜投奔孙权。孙权初次会见他密议国策时,他就作出了“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的论断。他的见解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异曲同工不谋而合。赤壁大战前,他力主联刘抗曹。在战争过程中又多方斡旋,调解周瑜与孔明之间的矛盾,终于协助周瑜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为孙权雄踞江东奠定了基础。赤壁大战后,他又力主借荆州与刘备,加强与刘备的盟友关系,增加曹操的敌手,促成三足鼎立之势。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病死于任上,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鲁肃墓在我国有三处(一说五处),一处是湖南省岳阳市墓址;一处是江苏省镇江市墓址;一处是湖北省武汉市墓址。不过现在大多数历史学者都认同鲁肃墓在镇江的说法。
鲁肃墓原在镇江东郊大学士山上(原镇江一中,现外国语学校校园内)。1993年镇江市为集中三国景点,移建于北固山麓。墓地坐北朝南,拾阶而上是一享亭,内有鲁肃石刻像,亭后两侧有两对石马,其中一对为新做,另一对是从别处移此,不过明显不是一对,不过立于鲁肃墓旁边也算不屈。其上为墓园,墓前石碑上书“吴横江将军鲁肃之墓”,墓为石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