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当时基督宗教的聂斯托利派传入中国,被称为“景教”,现存于碑林博物馆的世界四在名碑之一“大秦景教碑”记述了这一史实。“景教”在入唐后,在一些地区修建了教堂,发展了信徒,但很快就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可能是水土不服,基督教信仰“宇宙间只有一个神,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而当时中国的儒、释、道三家在中国有数百年的传承,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如儒家认为通过“内圣”、“外王”的方式“人人可成尧舜”;佛家认为通过自身的修行,“人人皆可成佛”;道家也认为通过“观照内心”,“人人可以成仙”。另外生死观也不同,基督教认为人死后都可以进入天堂,天堂无善恶之分,一律平等。佛教相信生死轮回,因果报应;道教也是如此,人死后有天堂和地狱之分,并不平等。这些观念上的冲突,使的西教在唐代很快就消失了。元代西教又一次进入中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只为蒙古人服务,所以元灭亡后,西教就消失了;明末,意大利人利马窦来华传教,他吸取了前代传教人教训,采取了尊重并吸取中化文明的优秀传统,并把文化作为传教的新方法,得到了顶层和士大夫阶级的欢心,他不把西方的先进科技知识介绍进中国,并将其作为传教的辅助手段,终于使西教在中国站稳了脚。利马窦和他的同道们把基督教信奉的“神”译为中国传统宗教观念中已有的“天”、“天主”,最后罗马教廷根据这一情况,定名为“天主”,所信的西教为“天主教”。
古城西安有好几座天主堂,要说建筑最美、保存最好的就是五星街的天主堂,因其所处位置又称为天主教西安南堂,其全名为:圣方济各主教座堂。陕西省第五批文保。
五星街教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6),陕西天主教第二任主教意大利人兰溪,派意大利藉传教士马戴弟主持西安教务,由其在西安城内的土地庙什字购地建堂,建成后即为天主教的陕西总堂。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到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又由意大利籍主教方启升在原基础上改扩建。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再次扩建。
五星街教堂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壁式砖木混合建筑,灰砖灰瓦,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十间,屋顶为两面坡硬山顶,正面是罗马式建筑,但又饰以中式的龙、凤砖雕图案,看上去十分的舒服,有一种静雅的美。内部采用拱形,这种建构让人有穹天感受,让里面的人显的渺小,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
上图为现藏于碑林博物馆的《大秦景教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