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宾夺主武候祠——行走川渝

标签:
旅行、四川成都武侯祠 |
分类: 满世界溜达 |
在成都,你问路人“汉昭烈庙”怎么走,大多一脸茫然,你问武候祠在那里,没有人不知道。这也许是中国臣名高于帝的唯一的地方。
诸葛亮在中国是一个被神化了的人物,做为治国能臣,其文治武功在历史上怕是进不了前二十名,但在野史中绝对是NO.1,在百姓心中也有一席之地。也是其占君庙而成臣祠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内有许多三国遗迹,影响力最大的可能就是成都的武候祠。武侯祠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也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一环武侯祠大街,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
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于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之后,灵柩运回成都,下葬于此,史称惠陵。而按照汉制,有陵必有庙,所以在同时期,就有了汉昭烈庙。大约在南北朝时期,成都武侯祠与惠陵、汉昭烈庙合并一处。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现存祠庙的主体建筑1672年清朝 康熙年间(康熙十一年)重建。
整个武侯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五重建筑,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以刘备殿最高,建筑最为雄伟壮丽。武侯祠后还有三义庙、结义楼等建筑。在其西侧是惠陵,关于刘备死后葬于何地是有争论的,现学界和民间认为有三个地方比较靠谱,一是惠陵,二是重庆奉节白帝城,三是四川彭山牧马镇莲花坝村。也有专家说这三处都不是,其真墓现在还未找到,只能让时间去证明 了。
武候祠内最著名的当属唐“三绝碑”和“攻心”联。“三绝碑”即“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出自名家,因此被后世称为三绝碑。 碑文对诸葛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攻心”联为清人赵藩撰书:“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联文,是颇负盛名的一副对联,借对诸葛亮、蜀汉政权及刘璋政权的成败得失的分析总结,提醒后人在治蜀、治国时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要特别注意“攻心”和“审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