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塔之——长安区华严寺双塔

标签:
旅行陕西长安华严寺双塔 |
分类: 满世界溜达 |
华严寺位于今西安城南十五公里的杜陵塬半坡上,居高临下,俯可瞰樊川,仰可观终南。樊川在唐代是著名的风景区,为达官显宦们春秋宴乐、夏日避暑的胜地。大诗人杜牧在《望故园赋》中写道:“余三思归兮,走杜陵之西道。岩曲天深,地平木栳。陇云秦树,风高霜早。周台汉园,斜阳暮草”。道尽了它景致最佳处。清乾隆年间因杜陵塬坡塌崩,殿宇被毁,现仅存砖塔两座。
东边一座为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的墓塔,方形七层,高约21米,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一层南面有券门,二层以上塔壁作仿木结构,每面三间,以砖隐出倚角、阑额、斗拱、昂等,三层上有“无垢净光宝塔”石刻,七层镶有石刻“严主”两字。塔顶平砖攒尖,上置宝瓶塔刹。基座券门已封堵,塔下原有唐大中六年(852)刻《杜顺和尚行记碑》,现移至陕西省博物馆保存。
西边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即澄观)塔,六角五层,高约16.7米,塔二层镶有“大唐清凉国师妙觉之塔”刻石。有学者认为此塔应是保留了元代风格的清塔。
近年华严寺开始复建,仿唐风格的寺院已初具规模,不知日后香火如何?
去华严寺的路不太好,两次走错路,塔也不是好走的。
链接:
杜顺(法顺,公元557—640年),俗姓杜,雍州万年县(今陕西长安区)人,十八岁出家,皈依因圣寺珍禅师学习禅观。杜顺一生中,有不少为人治病、除害行善的事迹,受到当时僧俗的崇敬。唐太宗慕其盛名,引入内宫隆礼崇敬,后妃、王族、大臣奉之如生佛。杜顺虽是禅师,但又以华严为业,住静终南山,著《华严法界观门》、《华严五教止观》,为华严宗初祖。杜顺圆寂时,有两只鸟飞入房中,悲鸣哀切。其尸身一个月后仍肉色不变,且有异香飘出,后起塔藏葬。
澄观(公元737—838年),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华严宗实际创始人,也是法藏圆寂后数十年内中兴华严宗的著名思想家和学者。澄观十一岁出家,以后遍寻名山,旁求秘藏,广学诸宗。因感华严的旧疏文繁义约,决心撰华严新疏,历时四年撰写《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二十卷,后又作《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数十卷,这两部书后合刊为《华严经疏钞》,是《华严经》注疏中最重要的著作,因此澄观有“华严疏主”之称。澄观多次奉敕译经撰疏、入殿讲经,深得皇室尊崇,被委任为天下大僧录主持全国佛教。澄观世寿101岁圆寂,历唐玄宗至文宗九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