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行山西(六)—碛口古镇

标签:
旅行山西碛口古镇码头 |
分类: 满世界溜达 |
沿G209国道北行,一路上与大大小小的拉煤车为伴,一辆辆从身边轰鸣着驶过,大地在抖动,穿行其中,开车从未紧张的我,也心生惧意。在山西的国道上行车,堵车是经常的事,170公里的路,走了近6个小时,到碛口古镇已是下午。
碛口古镇沿黄河东岸依卧虎山而建,从东开始,沿湫水河西去,再逆黄河北上,曲折弯延。街道、店铺是山西清代山区传统建筑,完全依地形而建,街道用石头铺砌,店铺大都是平板门,门前都有高圪台,黑龙庙建于小山上,俯瞰黄河,成为了小镇的中心。
去时古镇正在大规模的整修,从黄河边进不去,只好退回来从南面沿小街进入,古镇并未完全商业化,居民还过着原始质朴的生活,说它是“活着的古镇”一点也不为过,虽然两旁商铺林立,大部是出售当地居民所需商品,没有燥耳的音响,也没烟熏火燎的食品味道,买卖由人,不急不燥,小镇居民似乎也不太欢迎外地人,各自在平静的做着他们的生意。我们在几乎摆到路中的商品中缓慢穿着行,短短的小街走了大约有40分钟。
去时对“碛”这个字专门查了一下,大约有以下几种解释:浅水中的沙石;沙石浅滩。碛,水渚有石者。——东汉·许慎《说文》;碛,水中沙也。——《三苍》
黄河从内蒙向南进入晋陕峡谷后,大部地段为急流险滩,在碛口的下游有一个大同碛,号称“黄河第二碛”,是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而碛口附近河面增宽,水流平缓,天然的有利条件使其成为黄河上有名水旱转运码头。
碛口古为军事要冲,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享有 “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当时,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河运而来,到碛口后,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等地,回程时,再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到西北,使其成为黄河水运航道的中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