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向北方——统万城

标签:
旅行陕西靖边、统万城 |
分类: 满世界溜达 |
又是一年“十一”,又是一个出行时,去哪里?思来想去还是我喜爱的北方。一来是避开人流,二来去实现一个多年的心愿,看看统万城。这是我多年的心愿,知道这个地方可追溯到儿时,从哪时起就有去看看的心,尽管在陕西生活工作这么多年,一直未能成行,今年决心再不错过。
为了避开人流,选择十月二日出门,除了刚上高速时行驶较慢外一路顺畅,到达靖边时天下起了大雨,冒雨前行。从靖边到统万城有60公里,高德地图让我们从靖边下高速走张巴路转S215省道到白城则再走大约2公里土路。实际上不进靖边县城,从G65海则滩镇下高速,走乡道更快,只是部分路面在修补。
统万城位于陕西榆林靖边县城北红墩界乡白城则村,为匈奴人的都城遗址,因其城墙为白色,当地人称白城子。又因系赫连勃勃所建,故又称为赫连城。为东晋时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也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是中国北方较早的都城,已有近1600年历史。统万城始建于公元413年,竣工于公元418年,由汉奢延城改筑而成。后来在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一统北方期间,统万城被攻克,从此设置为统万军镇。
统万城整个城池由东城和西城组成。东城周长2566米,西城周长2470米,遗址全部为夯土建筑遗存。东城当时可能是普通百姓住的地方,已看不出来了,农民在时面种地,只能看到残存的土埂。西城为当时的内城,四面各开一门,走了一圈只能看出北门和东门,百度上说内城有南门,我没找到,觉得不可能有南门,百度可能说错了。城垣外侧建马面,四隅角楼的台基用加宽作法。城内中部偏南有一长方形宫殿建筑台基,地上全是残瓦和有花纹方砖。内城还有一高大的圆形建筑遗迹,不知当时是一什么样的建筑?沿城走了一圈,天色暗下来才依依不舍离开。
链接:
城址历史
①西汉奢延故城
据《水经注》记载,统万城是在西汉奢延城基础上或其近旁建造起来的。可由城内出土的两方汉印——《驸马都尉》和《西部尉印》得到证明。奢延城的规模布局现已无从考据。
②十六国时期大夏国都
公元407年,匈奴族铁弗部的赫连勃勃以鄂尔多斯为根据地建立了大夏国。据《魏书·铁弗刘虎传》、《晋书·赫连勃勃载记》等记载,公元413年赫连勃勃以叱干阿利为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十万人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营建都城,明曰“统万”。勃勃自言:“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阿利性尤工巧,然残忍刻暴,乃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统万城的营建历时六年之久。统万城建成后,曾由秘书监胡义周执笔作赞文一篇,赞文中说建好的统万城是“高隅隐曰,崇墉际云,石郭天池,周绵千里”,城里“华林灵沼,重台秘室,通房连阁,驰道苑园”。此时的统万城无论在规模、布局及建造方法等方面,均体现出统万城在地理位置及战略地位上的重要性。这一时期的统万城达到空前繁荣。
③大夏国灭亡——北宋时期的统万城
公元427年(北魏始光四年)魏军攻克统万城,公元431年魏灭大夏。公元433年置统万镇,因其地水草丰美,用为牧地。公元487年置夏州,以统万城为夏州治所,据《水经注》记载,此时的统万城“雉堞虽久,崇墉若新”。说明该城保存的还相当完整。
隋时统万城属朔方郡管辖,为朔方郡治所。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朔方郡将梁师都反叛,据统万城称帝,国号梁,建元永隆。
公元628年(唐贞观二年)唐军平定梁师都,以其地复为夏州,统万城为夏州治所。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改夏州为朔方郡,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复为夏州。
五代时期,夏州为党项族李氏割据,其间也经有战乱,但统万城在军事及交通上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北宋初年,统万城为西夏人所据,割夏州,其后,宋与西夏互为攻占。公元994年(淳化五年),宋军攻占夏州,宋太宗下令迁民毁城。统万城头道城(即外廓城)城垣,即毁圮于此时。据遗存现状及史料记载推测,这一阶段统万城应无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形制、规模仍基本保持了大夏国都时的景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