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岳麓山之——刘道一墓

标签:
旅行、湖南岳麓山刘道一墓 |
分类: 满世界溜达 |
孙中山和黄兴挽诗如下:
七律·挽刘道一 孙文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馀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七律·挽刘道一 黄兴
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淡中原侠骨香。
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
啾啾赤子天何意,猎猎黄旗已有光。
眼底人才思国士,万方多难立苍茫。
刘道一 (1884~1906),原名吉唐,字炳生,一号培雄。祖籍衡山,先租刘议宗迁居县域白石铺杨柳冲。父方峣为湘军营勇时,因仗义释放被俘的太平军总制林迪荣,避祸徙匿至县花萼乡八斗冲,改名鹏远。刘遭一幼年聪慧,五六岁入私塾读《孟子》,能琅琅成诵。性格开朗,能言善辩,锋芒毕露。后入县城益智学堂、长沙修业学堂学习,受革命潮流和兄长揆一的影响,思想激进。读《汉书•朱虚侯传》,对"非其种者,锄而去之"这句话非常欣赏,便自号"锄非"。清光绪三十年(1904),黄兴、刘揆一等在长沙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他首先加入,并参加长沙起义的准备活动。二月,以优异成绩考取留日官费生。东渡后,入东京秋瑾、黄人漳等10人组织以反抗清廷、光复中华为宗旨的"十人会"。后与秋瑾等又参加冯自由等在横滨组织的洪门天地会。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他加入在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任书记、干事等职,办理对外交涉事务,黄兴说他是"将来外交绝好人物。"光绪三十二年秋,他与覃振、蔡绍南等被派回湘"运动新军.重振会党",酝酿武装起义。在萍乡联络会党首领龚春台,抵长沙,邀集革命同志数十人在水陆洲船上开会,提出5点行动计划•约期在年底清吏封印时举事。会后不久,由蔡绍南、龚春台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提前于}月十九日爆发,声势浩大。屡败清军。清廷调湘赣数省军队镇压,相持月余,起义失败。此时•他在长沙等地运动新军,准备年底起义,引起清吏注意,在由衡山返长沙途中被清军逮捕。狱中与友人书写道:"彼若刑讯,则吾自承为刘揆一,以代兄死,吾志决矣。"在监狱墙上题诗,有"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之句。清吏初疑他是刘揆一,刑讯逼供。他在供词中却大书清政之残暴、中国之危亡及世界政治要略数千字,使审讯官瞠目咋舌。清吏复开列数十人名单,逼令供为同党,他坚决拒绝,又遭酷刑。他大声叱斥说:"士可杀不可辱,死就死!"清吏侦知他不是刘揆一,又无罪证,便将搜得他刻有"锄非"二字的印章作为罪证,判处死刑。十一月十六日(1906年12月31日)被惨杀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就义凶耗传至东京,同盟会总部举行追悼大会。黄兴、刘揆一相抱痛哭,赋诗哀悼。孙中山挥泪写挽诗一首云:"半璧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残局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嘶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留日同盟会员十分哀痛,纷纷请求回国革命。宣统三年终于爆发辛亥革命。
民国元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发布《命黄兴优恤刘道一令》。命令说:"烈士尽瘁革命,屡蹶愈奋。联络各党,鼓励民气,厥功甚伟。自应准予列入大汉忠烈祠.同享祭典,并将事实宣付国史馆立传。"是年,烈士忠骨由花萼乡迁岳麓山,其妻曹庄与之合葬。
民国2年,县城议事会决议将宣化街原守备署改为烈士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为"刘烈士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12年3月,自湘潭迁葬于此,其夫人曹庄与之合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