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岳麓山之——陈天华和姚宏业墓

标签:
旅行、湖南岳麓山陈天华、姚宏业墓 |
分类: 满世界溜达 |
在黄兴墓的周边有好多位民国志士之墓,其中陈天华和姚宏业墓在黄兴墓的东面,为一座分冢共莹的石棺式墓葬,墓座西朝东向,由墓碑、石棺、墓围、拜台、香炉、案桌、墓栏等组成。莹地北侧为陈天华石棺,南侧姚宏业石棺。拜台南北向,正中自东向西有香炉、香案各一。
百度上说:陈天华(1875—1905),原名显宿,字星台,湖南新化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著有《猛回头》、《警世钟》等书。华兴会、中国同盟会创始人之一。1905年冬在东京参加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发《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的斗争,于12月8日愤而在东京大森海湾蹈海殉国,留《绝命书》万余言,勉励同学“坚韧奉公,力学爱国”。
姚宏业(1886—1906),字剑生,湖南益阳人。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于日本神田之青年会组织路矿学校,首倡保护路矿主权。曾参加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发《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的斗争,后回国创办中国公学,因遭官绅阻扼,于1906年3月悲愤投黄浦江而死。
陈天华认为"革命者救世救人之圣药也",力主拿起武器,号召"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仇人方罢手"。在《猛回头》、《警世钟》里,大声疾呼"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雪国耻,驱外族,复我冠裳";高呼"万众直前,杀那洋鬼子,杀那投降洋鬼子的二毛子","推翻'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猛回头》最后说:“或排外,或革命,舍死做去;父而子,子而孙,永远不忘;这目的,总有时,自然达到”。其遗著编为《陈天华集》。
百度说:1907年闰四月初一,其灵柩经黄兴、禹之谟倡议筹办运回长沙,各界不顾官方阻挠,决定公葬于岳麓山。四月初七(1907年5月29日)举行葬仪,长沙全城各校师生纷纷参加,送葬队伍达数万人,绵延十余里,凄凄哀歌。送葬队伍由朱张渡、小西门两处渡河,"适值夏日,学生皆着白色制服,自长沙城中望之,全山为之缟素"。军警站立一旁,亦为之感动,不加干涉。后来MZD在《湘江评论》第4号上评价,"这是湖南惊天动地可纪的一桩事"。
其后很多志士仁人深受陈天华事迹震动而留日,如秋瑾、鲁迅等。12年后,一位即将赴日留学的青年还不忘此事,写下一首诗表达怀念之情,"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个人叫做zel。
说实话对他们这种徇道的方式我不是很理解,也不赞同。也可能我们没生活在那个时代,不了解这个国家是一个什么样状况,为什么需要如此的方式发出呐喊。不过有一批人为主义、为理想、为革命,如此年轻而杀身成仁以唤醒民众,真志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