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龙兴寺

标签:
旅游情感山西新绛龙兴寺 |
分类: 满世界溜达 |
从新绛文庙出来已是下午,本想找地方吃饭,车顺文庙右手一转就看到了耸立在巍巍高垣上的龙兴寺,饭也不吃了,先去参观。台阶和山门是新修的,和各地新寺庙千篇一律,没什么看头,穿过山门就是名闻天下书法艺术名碑《碧落碑》,碑现存在一个新修的亭子里。此碑高2.26米,宽1.03米,厚0.21米,系唐高宗李治总章三年(公元607年),高祖李渊第十一子韩王元嘉的儿子李训、李谊、李撰、李谌为其亡母房氏祈福而立。文为篆体,共21行,每行32字,除去空阙,实有630个字。碑文的用字和结体,杂取钟鼎、古籀、兼及小篆等文,在前代诸家古体书法的基础上,加以省变通借,融汇贯通,从而创造出一姿态优美,独具风格的新的古篆体,看上去规整无匠气,舒畅而且秀逸,是历来金石家书法家看重的珍品。据说自称李斯之后无人与匹的唐代大篆书家李阳冰见到此碑后,爱护倍加徘徊数日,不忍离去,遂反复临摹,最觉不如,非常恼火,愤然"以槌击之",现碧落圆首所裂三块,相传就是李阳冰所为。
碑亭后面便是大雄宝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斗栱五铺作双下昂,为元代建筑,该殿今人进行过大修,修殿之人不知是不懂,还是偷懒,将殿后修成清代风格,一大败笔,扫兴!殿内塑有宋金时期彩塑、卢佛、释迦牟尼佛、卢舍那佛及侍立观音、地藏、文殊、普贤,很是精美。殿前左右各有一配殿分别是关公殿、娘娘殿,前有韦陀楼。
大殿之后,便是赫赫有名的龙兴寺宝塔(亦称绛塔)。据碑志记载,此塔原为唐塔,八级,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84年),因年久塌落,重包以外皮,并增高到现在的十三级。塔呈八角形,高约40米,全部是用磨光的青砖砌制。塔身各檐下的椽、柱、斗拱,均为仿木结构,制作颇为工细。塔的每级上均有题额,由下到上分别为一柱擎天、两茎仙掌、三汲龙门、四大跻空、五云献瑞、六鳌首载、七星召应、八风协律、九陌看花、二园蓉境、十方一览、十二碧城、十州三岛。即切题,又有寓意。,登上宝塔顶后,绛州古城一览无余,可惜山西的污染太厉害,连近前绕城而过的汾河都看不清。看来这污染不治是不行了。据说此塔顶上还曾有过几次冒烟,2000年后还冒过烟,至今不知其原因。
据记载,该寺始建于唐。因其中供有碧落天尊像,故名碧落观。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改称龙兴寺。当时,寺院建筑十分雄伟,规模也相当宏大。至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由于武宗李炎大兴灭法运动,拆寺毁佛之风盛行,寺内的建筑毁之殆尽,唯只塔院寺幸得以存。宋代时,太祖赵匡胤曾寓居于此,所以改寺为宫。后因僧人占居,才又恢复了龙兴寺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