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应忘记——记川军抗战

标签:
旅游杂谈情感四川成都 |
分类: 冷眼看世界 |
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一定要写点东西纪念一下,本来想写写少年时,第一次去忌扫烈士墓时听到的一个故事,那是非常悲壮的一个故事。我这次去成都,看到“川军抗战纪念碑”时,便有了想写写川军抗战的事。
首先说说纪念碑,“川军抗战纪念碑”现立于成都人民公园东门。建于1944年,当年年成都市文化界和社会团体成立“造像筹委会”,邀请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创作了“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同年7月7日,纪念碑立于成都市老东门城门内;1965年纪念碑因交通建设被拆毁;1989年8月1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在万年场二环路口重塑纪念碑;2006年成都市二环路改造,“无名英雄”迁移至人民公园;2007年8月15日纪念碑矗立于成都市人民公园东门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战的呼声甚高,中共中央明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立即向中央和全国通电请缨抗战:“和平果已绝望,除全民抗战外,别无自存之道,要求当局早决大计,甫澄愿率川军供驱遣抗敌!”不久,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上,刘湘慷慨激昂,再次声明:“四川为国家后防要地,今后长期抗战,四川即应负长期支撑之巨责。四川竭力抗战,所有人力、物力,无一不可贡献国家……”刘湘又发表《告川康军民书》,对全省作出动员:“……中华民族为巩固自己之生存,对日本之侵略暴行,不能不积极抵抗!凡我国人,必须历尽艰辛,从尸山血海中以求得最后之胜利!……四川为国人期望之复兴民族根据地与战时后防重地,山川之险要,人口之众多,物产之丰富,四川7000万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 这年春天,他派张斯可为代表赴广西,与中共代表及李宗仁、白崇禧签订了一个旨在“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川、桂、红协定》。此时的刘湘,激于民族义愤和对蒋介石排斥异己的不满,积极准备抗战,要让川中子弟为民族、为国家争光。8月,各路川军将领集议抗战事宜,决心放弃前嫌,统兵14个师,组成二个集团军。邓锡侯率领第二十二集团军,刘湘率领第二十三集团军开赴抗日前线。八年抗战中,川军除第22、23集团军外,还有两批川军出川抗战,分别是:第29集团军王攒绪总司令辖两个军,第30集团军王陵基总司令辖两个军,第36集团军李家钰总司令辖两个军和李宗鉴旅长的独立第35旅。
抗战八年,川军三期出兵抗战共计350多万人。,参加了正面战场上几乎全部大的会战。川军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据不完全统计,在战斗中为国捐躯的有26.3万多人,负伤35.6万多人,失踪2.6万多人。(《西南民众对抗战的贡献》,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P6)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抗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居全国之冠!
抗战中由于兵员损失严重,各地兵员征集任务随之加重。8年抗战,全国征兵总数1400多万,四川征兵320万,占1/5强。四川壮丁不仅总量大,且作战勇敢,遂有“无川不成军”之说。但川人也受尽国军抓壮丁之苦。为避免兵役,有的人忍痛割手指、挖眼睛;有的家庭青年被抓壮丁,老幼穷愁致死;有的为交免役费倾家荡产。彭县复兴乡万胜、麒麟两村的村民为了避免兵役,先后自断手指的有32人。1943年6月,四川宜宾县征集新兵考察报告称:“各乡„愚民‟,畏惧充兵。每遇征兵之际,常有以重碘或石碳酸等药擦入眼内,使其盲肿装病瞎;或有用巴豆擦拭下部,使其溃烂,伪装花柳;或有以刀斩断右手食指,以石、虫伤其筋骨致成残废……”。(《宜宾县志》,巴蜀书社1991年版,第473-474页)
此外,四川还大量征用民工进行国防工程建设和地方建设。当时以四川为基地而抢修的川陕、川滇、川黔、川湘、滇缅等交通路,前后从四川征工总计在250万人以上。全川又新建空军基地33处,前后征工攻击90万人。两项合计征工在340万人以上。(金振声《四川人民对八年抗战的贡献述略》)不仅是出人,四川为抗战出钱也最多。抗战最困难时期,四川负担了国家财政总支出的大约30%。八年抗战国家总计支出14640亿元(法币),四川就负担了约4400亿元。四川出粮也最多,仅1941年至1945年,四川共征收稻谷8228.6万市石,占全国征收稻谷总量的38.75%、稻麦总量的31.63%。(《川军出川抗战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诚如1945年10月8日的《新华日报》所说:“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责任的……仅从这些简略统计,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多少血肉。
注:所有资料来自网络或书籍
符表:川军参与的各次战伇
序号 |
战名 |
主要地区 |
参战川军 及指挥官 |
会战时间 |
备注 |
1 |
淞沪会战 |
上海大场陈家行 |
第二十军、四十三军, |
1937.8.13-11.9 |
|
2 |
太原会战 |
娘子关、忻门 |
第二十二集团军, |
1937.9.21-11.9 |
|
3 |
广德、泗安之战 |
广德、泗安 |
第二十三集团军,指 挥官唐式遵、潘文华 |
1937.11.9-11.30 |
11月30日,师长饶国华在广德殉职 |
4 |
安庆之战 |
安庆 |
第二十七集团军,指挥官杨森 |
1937.12.18-1938.6.12 |
|
5 |
徐州会战 |
滕县 |
第二十七、二十二集团军,指挥官杨森、 孙震 |
1938.3.12-6.12 |
4月17日师长王铭章在滕县壮烈牺牲 |
6 |
武汉会战 |
武汉 |
第二十二、二十七、二十九集团军、第四十三军二十六师,指挥官孙震、杨森、杨绍宗、刘雨卿 |
1938.7.22-10.25 |
|
7 |
武宁战役 |
武宁 |
第二十、三十集团军指挥官杨森、王陵基 |
1939.3.20-3.29 |
|
8 |
南昌会战 |
南昌 |
第三十集团军、二十六师,指挥官王陵基、刘雨卿 |
1939.3.17-3.29 |
|
9 |
襄樊战役 |
襄樊 |
第二十二集团军,指挥官孙震 |
1939.3-1939.4 |
|
10 |
中条山之战 |
平陆县 |
第四十七军,指挥官李家钰 |
1939.6.6 |
|
11 |
随枣会战 |
随县、枣阳 |
第二十二、二十九集团军,指挥官孙震、 王瓒绪 |
1939.5.1-5.20 |
|
12 |
第一次长沙会战 |
长沙 |
第二十七、三十集团 军,指挥官杨森、王陵基 |
1939.9.14-10.6 |
|
13 |
枣宜会战 |
枣阳、宜城、宜昌 |
第二十二集团军,指挥官孙震 |
1940.5.1-6.18 |
|
14 |
晋南之战 |
茅津渡 |
第三十六集团军,指挥官李家钰 |
1940.5.7-5.30 |
|
15 |
第二次长沙会战 |
长沙 |
第二十七、三十集团 军,指挥官杨森、王陵基 |
1940.9.17-10.8 |
|
16 |
马当之战 |
马当 |
第二十一军,指挥官陈万仞 |
1940.10.11-10.13 |
|
17 |
上高之战 |
上高 |
第三十集团军,指挥官王陵基 |
1941.3.15-3.31 |
|
18 |
第三次长沙会战 |
长沙 |
第二十七、三十集团军,指挥官杨森、王陵基 |
1941.12.24-1942.1.15 |
|
19 |
豫南之战 |
信阳 |
第二十二集团军,指挥官孙震 |
1942.1.25-2.10 |
|
20 |
浙赣会战 |
金华、上饶、横峰、贵溪、鹰潭 |
第二十三集团军,指挥官唐式遵 |
1942.5.15-8.3 |
|
21 |
鄂西会战 |
沙市、宜昌、新安、石门 |
第二十九集团军,指挥官王瓒绪 |
1943.5.20-6.21 |
|
22 |
石门、慈利之战 |
石门、慈利 |
第二十九集团军,指挥官王瓒绪 |
1943.11.20 |
11月20日,师长许国璋为国牺牲在畲田坪 |
23 |
常德会战 |
常德 |
第二十九集团军、第二十军,指挥官王瓒绪、杨汉域 |
1943.11.1-12.17 |
|
24 |
豫中会战 |
洛阳、渑池 |
第三十六集团军,指挥官李家钰 |
1944.4.17-6.19 |
5月21日,三十六集 团军总司令李家钰牺牲在陕县秦家坡 |
25 |
长衡会战 |
长沙、衡阳 |
第二十七、二十集团军,指挥官杨森、王陵基 |
1944.5.26-8.8 |
|
26 |
桂柳会战 |
桂林、柳州 |
第二十军,指挥官杨汉域 |
1944.9.8-12.14 |
|
27 |
独山战役 |
独山 |
第二十军,指挥官杨汉域、杨森 |
1944.12.2-12.8 |
|
28 |
豫西、鄂北会战 |
襄阳、老河口 |
第二十二集团军,指挥官孙震 |
1945.3.12-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