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邢铁申
邢铁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126
  • 关注人气:1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出《西廂记》,火了普救寺

(2015-08-21 23:44:41)
标签:

杂谈

旅游

山西

永济

分类: 满世界溜达


普救寺蜚声在外不是因为它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不是因为寺内莺莺塔,也不是击蛙台,更不是大雄宝殿内那三尊出土的佛像,而是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的那出《西廂记》。

普救寺我去过两次,一次是2010年冬,一次是2015年初夏,寺院在山西永济,从S87永济口下,向西大约走2.5公里即到。寺院位于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里塬高约30米,南、北、西三面临壑,地势高敝,视野宽阔,清朗天气可见黄河,寺院为新修,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

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十方:佛教指十大方向,即上天、下地、东、西、南、北、生门、死位、过去、未来)。历经千年的岁月沧桑,寺内殿阁僧舍均已毁坍,唯有13层舍利塔(俗称莺莺塔)依然屹立于土岗之上。现存舍利塔,为明嘉靖四十三年(1764年)重建,塔为方型,13层,高约40米。二至九层,塔壁内设有转角通道,设台阶,可攀登盘旋而上。二层以上各层四面辟门,但真假相间,门顶作拱形,真门可供游人眺望。据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考证,该塔四方形空洞式结构,保留了唐塔的一些特点和风格。塔上壁用砖叠涩出檐而且以其结构奇特,产生回音著称于世。为我国古园中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游人在塔下击蛙台以石相击,便能听到清脆悦耳的蛙叫声。

寺内新修的大雄宝殿内供着三尊石佛。这三尊石佛都是立像,其中释迦牟尼佛像高约四米,是八十年代修复普救寺时在塔后三十三米处的地下出土的。从佛像的艺术风格看,这当是南北朝时期的作品。据寺内人说,另外两尊佛像出土时没有头,现今的佛像头部是以后加上去的。

除此之外其它建筑均为新建,富丽堂皇,没有什么可看的

普救寺因《西廂记》而成为旅游胜地,但人们未必知道这个流传了几百年的故事,我把故事抄在下面,供大家欣赏。

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护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在寺中借厢住下。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因而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

  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气,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从此一病不起。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当夜莺莺一定前来相会,张生病即痊愈。深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此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崔夫人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摇说,张生已做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喜结连理。

 注:《西廂记》的故事来自百度


一出《西廂记》,火了普救寺

一出《西廂记》,火了普救寺

一出《西廂记》,火了普救寺

一出《西廂记》,火了普救寺

一出《西廂记》,火了普救寺

一出《西廂记》,火了普救寺击蛙台

一出《西廂记》,火了普救寺

一出《西廂记》,火了普救寺

一出《西廂记》,火了普救寺

一出《西廂记》,火了普救寺《西廂记》里的梨花院

一出《西廂记》,火了普救寺《西廂记》张生爬墙的地方

一出《西廂记》,火了普救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登鹳雀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