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敦煌

(2013-04-03 15:13:50)
标签:

旅游

杂谈

甘肃

敦煌

分类: 满世界溜达

  我是夏天去的敦煌,当车走出嘉峪关就进入了戈壁,车的右侧是茫茫戈壁,一眼看不到头,车的左侧是传说中的火焰山,车在路上跑几个小时都看不到山上有一颗树,此时你才知道了什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走到瓜州才看到绿色,到敦煌已是下午六、七点钟,太阳还高高挂在天空,直到晚上九点,天空依然是片片红霞,也只有在这样的意境下,古人才能发出“长河落日圆”的感慨。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罗布泊,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来到敦煌有三个地方是必须要去的;鸣沙山、月牙泉和莫高窟。听当地人讲那里几乎不下雨,我去鸣沙山和月牙泉时下了当地少有的雨,在雨中爬山,观泉别有情趣。

  “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被迁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以狩猎为主,开始掌握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技术。敦煌地区曾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和陶器、铜器。夏、商、周时期,敦煌属古瓜州的范围,有三苗的后裔,当时叫羌戎族的在此地游牧定居。敦煌地区发现游牧民族留下的许多岩画至今历历在目。战国和秦时,敦煌一带居住着大月氏、乌孙人和塞种人。以后,大月氏强盛起来,兼并了原来的羌戎。战国末期,大月氏人赶走乌孙人、塞种人,独占敦煌直到秦末汉初。敦煌历经了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有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主要历史文化景观。莫高窟又名敦煌石窟,素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保留了十个朝代、历经千年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座。题材多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当时的民俗、耕织、狩猎、婚丧、节日欢乐等的壁画。当你站在那些壁画彩塑时你会觉得自己很渺小,会有一些敬畏感。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洗心”之感。所以每提及一个必然少不了另一个,所以这两个景点形成了一个独特景观。

  鸣沙山位距城南五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沙随足落,经宿复初。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水质甘冽,澄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

 

敦煌
传说中的火焰山


敦煌
火焰山下的驿站和风火台


敦煌

鸣沙山


敦煌
月牙泉


敦煌
另一个角度看月牙泉


敦煌

敦煌

敦煌
残存的

 

敦煌

敦煌

敦煌

敦煌

敦煌
王道士出卖佛经的那个藏经洞


敦煌
远处的洞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漫川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