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在处一般 |
此心无障到处能安
在洛阳龙门香山寺里有幅对联,“此心无障是菩提,到处能安皆乐土”,直指我心,心中无障碍,自然心平气和,得心安处,才有了处处能安,处处皆乐土了。
心为身之主,心安即身安。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不正是心安之佛吗?坛经中讲“在处一般”,也是这个意思。苏轼有首词也表达了同样意思。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词的最后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此心安处,皆是故乡。
九月份郑州出差一个月,有幸去龙门香山寺,自然也不会错过嵩山少林寺了。在立雪亭题着乾隆的雪印心珠四个字,讲述了禅宗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求法的故事。雪漫苍穹,断臂求法,迷时断臂,悟了此心。
国庆节去了榆次常家庄园,人和堂慎和堂节和堂贵和堂等,不由地反思中国的和文化。上至故宫的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下到常家庄园的人和节和贵和,这些不正是和文化的缩影吗?和,首先是心态平和,心平气和与此心无障、吾心安处,表述略有不同,实为一。心和心安,得此身和身安,才有家和家安,才有了和谐社会,才有了科学发展。
呵呵,儒释道三教合一,都指吾心。因此,北岳恒山把孔子、老子、释加牟尼并列朝拜了,在白虚观对联上写着“当知心是佛,唯爱道为尊”。
西游记第八十五回,更是一语说破,“千经万典,只是修心”。纵坐拥书城书山,不悟此心,却有何益?
写到此,想说什么呢?回到开头,此心无障,到处能安。踏踏实实,不攀不比,做好自己,照顾好家庭,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走好自己的路,让父母安心,妻儿舒心,组织放心。
注:洛阳龙门香山寺对联
自在圆通:到处能安皆乐土,此心无障是菩提。
三圣殿:名寺万千唯此间小中见大,高僧十八向彼岸迷里求真。
大雄宝殿:我人顿息本无生灭之门,空色圆融何由来去之路。
居高以谦泰山气象,有容乃大东海胸怀。
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
人来合意高谈道,客去悠闲暗诵经。
漫扫白云寻鸟迹,自锄明月种梅花。
饶益行人,究竟常乐。
善为至宝,用之无尽。
心作良田,耕之有余。
凡圣一如,心佛平等。
慈悲为本,方便之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