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中的曾子

(2011-09-24 08:31:13)
分类: 书作心镜

自己没事写的,只是看了论语,写了这些,如果不好,大家见笑了

曾子,名参,字子舆,比孔子小46岁,在孔门中以修身著称。在论语一书中,曾子共出现14次,可以从几方面予以总结:

1 深入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

曾子深入理解了孔子思想的精髓,即“忠恕”二字。孔子对曾参说,参啊,我的教义始终贯穿着一条最高原则(吾道一以贯之)。曾参回答说,是的,我明白。孔子出去后,其他学生就问是什么呢?曾参说夫子的教义忠恕而已。

2 修身

曾子提出“三省吾身”的修身观,即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为人办事是否尽心?与朋友交是否诚信?对所学到的是否复习?

曾子认为在平时生活中要不耻下问,多向他人请教,能做到“有若无、实若虚”,被人侵犯不会斤斤计较。

曾子认为君子要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 以仁为己任

曾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认为君子应当以仁为己任,任重道远,不可以没有宽广的胸怀和坚强的毅力(不可以不弘毅),要做到死而后已;曾子认为君子应有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大丈夫气概(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 推崇孝

四书五经中的孝经即是曾子及其门人所作。曾子十分重视孝,这在论语中亦有体现。

一是要谨慎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5 为政

曾子认为君子应思不出其位,君子考虑问题应不越出他的职位界限。另外,曾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在为政上,应同情老百姓,不要为自己的政治成就而沾沾自喜(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6 其父曾皙

其父曾皙,名点,在论语中出现一次。孔子一次问到曾皙的志向,当时曾皙正在弹瑟,只听瑟声渐稀疏,他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暮春三月,与五六好友,还有六七个儿童,在沂水边洗澡,迎风纳凉,唱着歌回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其父曾皙的志向,无欲无求,潇洒自由,令人向往,孔子也十分欣赏曾皙的志向。

 

『1.0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8.0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8.0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8.05』曾子曰:“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

『8.0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8.0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

『11.2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2.2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4.27』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19.16』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19.17』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19.18』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19.19』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论语中的子路
后一篇:财富的边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