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长乐学宫五华梅州孔庙旅游 |
分类: 梅州历史文化名迹 |
长乐学宫,也称孔庙,位于今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老城区五华中学内,华城乃是五华(长乐)的古县城,到了现代才迁出,长乐学宫始建于宋朝,后随县治迁徙或天灾人祸有所变迁或重建。元朝元贞年间,再建于长乐镇西门外,后毁于兵。明洪武三年重建。明成化5年(1469年)建成坐落于长乐镇(今华城)城内紫禁山下(今五华中学校园内)的长乐学宫,也就是说现在这个学宫是明朝成化年间建的,清同治6年(1867年)因洪水冲崩殿宇,复在原址重建。
五华县在旧时是叫长乐县,有着千年的历史,到了民国年间因地名重改,为了不与福建的长乐县同名,广东的千年古县长乐县就改名为五华县了,而学宫依然还是叫长乐学宫。
从五华中学进入,有一个被高墙围着的建筑,就是长乐学宫,学宫旁就是五华中学的教学地方。
学宫内,万仞宫墙。
棂星门,老的棂星门没有了,这个是新的。
泮池,这泮池是地位的象征,不是说想怎么建就怎么建的,
泮池的古老石构,看起来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新的那是不在一个层次上。
学宫内的大树,让学宫增色不少,炎炎夏日,多了一些清凉。
戟门,也叫大成门。
门楼的石鼓,
大成殿,面阔5间,24.4米;进深6间,20米;殿高10米。殿前设月台,殿内由24条八角梅花石柱擎撑梁架,柱础为8瓣形须弥座式,斗拱雕花,重叠出跳,重檐歇山瓦顶,殿顶有辉煌耀眼的黄色和孔雀蓝琉璃瓦,殿脊有双龙戏珠图案,是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工艺精巧的完美建筑。殿之正堂有案龛,龛上设孔子神位,
回看大成门。
学宫内现在还在进行一些小工程,学宫的东西两庑。
一边是介绍古时的科举制度。一边就供着嘉应(梅州)历史上的唯一的一个状元~~武状元李威光的神位。
李威光(1735~1793年),字作楫,号韬序,广东长乐县(今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人。清代武状元。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出生在长乐县的一个小康家庭。从小喜欢习武,身材魁梧,臂力过人,勤于练习,武艺出众。
乾隆二十五年(1760),由县学武生参加乡试,中恩科举人。
乾隆三十七年(1772),赴京参加恩科会试。会试时,他的刀、枪、棍、棒和双手开弓,娴熟自如。技艺精湛超群,博得众口称赞,获第一名(会元)。随后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李威光以超人的力气和灵巧独特的武艺施展其技,使得全场喝彩,龙颜大悦,即钦点为武科状元,并授予御前侍卫。
乾隆四十二年(1777),调任广西提标左营游击。因较熟悉沿海情形,后改任浙江黄岩镇标水师中军游击,再升福建烽火门参将。
乾隆五十一年(1786),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率众起义,他奉朝廷之命率部并带领福建漳、泉一批青壮年配合前往“征剿”。事态平息后,以军功加一级,升为台湾安平协水师副将,掌管水军,守卫台湾岛屿。后调为闽安协副将,署理海坛、南澳总兵,乾隆皇帝封他为“四世武功将军”(从二品)。后因病辞职回乡,卒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终年58岁。
他生前用过的全长250厘米、重64公斤的铁柄关刀一把,及清朝廷授予《武状元第》的镀金木质匾一块,保存至今。
这把大刀,不知道是不是李状元用过的?
大成殿。
大成殿屋顶上的植物。
回看。
这建筑,非常精美,有价值,耐看。
大成殿正中供奉着孔圣人。
左右供着孔子的弟子。
这一趟真是没白走,看到了想看的长乐学宫,到现在,还能保存得这么完整的学宫不多了,而长乐学宫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