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梅州历史文化名迹 |

第一次来茶阳,看到父子进士坊在维修,没能见真面目,一直想着一定要亲眼看看,隔了差不多一年,又来到大埔县茶阳镇了,虽然这么久了,依然还是围了起来,铁架等都没有拆,想想很可能是现在不想让这国宝级的文物给大家看。


路两边的竹子,一道不楚的风景。


茶阳老城内的一处废致的办公楼。


顺路看到了两个古井,古井,以前还能为茶阳人民提供饮用水;自从成了古井,身价也不同了,大家想喝一口古井的水也不是易事了。


川心祠堂位于茶阳镇的学前街地段,是一座别具一格的祠堂,它由迩训堂等三座祠堂并排相连,中间均有座石门相通,故而称为川心祠堂,距今约有400余年历史。它是“父子进士”的与龄公第三个儿子,饶嶝公号于岸公构建。祠堂原来在学前街口有座门楼牌坊约五米高,门楼石匾刻“奕世宾贤”后面阴刻“毓秀茶山”石阶拾级而下,一条全用花岗岩麻石铺砌的30多米长石板路,直达门口,门口有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守护大门。

去年来时都在这旁边经过也没发现,这次还是没能看到维护好的父子进士坊,但在茶阳古城内还是有一些发现。
这个会不会是那奕世宾贤坊的残存?

从学前街继续往里走,有块石牌匾阴刻“父子中翰”的石匾放在门上,不知道这父子中翰匾以前是牌坊还是只这样。

这里有些房子外面都是粗制,显得有些破旧。

匾额正中刻“父子中翰”四个大字,左右还有小字,“江西道监察御史林铭球为”、“赐进士中书饶相、赐进士中书饶与龄

背面“风宪重望”,这边很可能长期没晒到太阳吧!还是当天的阳光刚好影响到观看,感觉匾比较黑,“风宪重望”四个大字是大埔县知县王演畴专门为饶相写的。

林铭球是崇祯元年才考中进士,而王演畴是在万历二十九年就任大埔县知县的,有可能这两面匾额是不同时间写的,然后至少要在崇祯年间或之后才刻成匾。
阳光直射,看不清。

这些就是当时在茶阳的时候看到的,希望对你了解茶阳有帮助,茶阳这里还有好多我还没时间去看的宝贝。